第六百一十六章 秦皇汉文(第3/4页)

“如今水运频繁,有官吏以耗损为借口,贪墨水运之物资,还有港口的士卒故意为难商船……”

太尉田禄伯起身,“大王,我们的楼船军又发现了一处岛屿……沿岸的四处港口都能达到这里,在这里修建据点,可以有利的加强我们对海域的管理控制……”

各个官员起身禀告,刘恒则是认真的与他们分析。

刘恒将吴国治理到了极点,如今的吴国,百姓富裕,国力强盛,单论国力,甚至已经超过了被分裂的唐国,成为了天下第一诸侯国。

吴国内耕地无数,百姓们安居乐业,靠着这里无数的矿产,加上靠海的特点,刘恒做了很多的事情,他几乎将沿岸都给联系了起来,数不清的港口,每天都有上千艘商船行驶在吴国的海边,他们带着吴国的货物前往南越,长沙,楚,齐,赵,唐,长安,甚至是燕国……他们甚至能前往倭岛上弄来物资,当时看着猴子龇牙的樊伉看到吴国的商船激动的都快哭了出来。

发达的商业将吴国本地的商品价格全部抬高,必需品的价格却在下跌,民殷富实,不过如此。

吴国的影响力也逐渐概括了南越,长沙等地,在南越国的某些地区,吴王的命令比南越王还要管用,吴国的疆域甚至通过海面达到了南越以南,多了很多的岛屿,整个南越的海面实际上都是在吴国的掌控之下,赵佗和刘恒的争斗里,赵佗最终还是落在了下风。

刘恒并不会插手群臣的每个政务,也不会强行下令,他更像是群臣的辅助,事情都是群臣来操办,若是群臣遇到什么无法解决的问题,那他就会凭借着自己的身份来相助,帮忙解决。

因此在朝议上,都是刘恒在认真的听,群臣则是喋喋不休的说起自己的想法。

朝议结束,几个大臣急匆匆的离开,他们还有很多的事情要操办。

此时也到了饭点。

刘恒照常来到了窦姬所在的殿内用餐。

在刘恒的诸多夫人里,窦姬是最受宠爱的,论相貌,她并非是最美的,论性格,她也不是最温柔的,可刘恒就是对她情有独钟……窦姬曾服侍过太后,这让她在跟吕王后的争执中不落下风,一个极少见面的远亲和曾待在自己身边的侍女哪个更亲近……这也不太好说。她的个头很高,人看起来有些强势,还带着些脾气,她对刘恒非常的好,可若是刘恒让她生气,她也会跟刘恒斗气吵架……而刘恒最喜欢她的地方,大概是她的学问还不错。

窦姬十分喜欢黄老之学,她几次哀求刘恒,跟他索要刘安所书写的文章。

她认为黄老之学才是全天下最好的治理天下的学问。

而什么儒家,法家之类的,通通都是废物!

她之所以能跟在刘恒身边这么久,都一直都能受到宠爱,大概也是因为她的作风跟刘恒相似,从不诉苦,任劳任怨,格外勤俭,跟刘恒倒是很般配的一对。

她跟刘恒有三个孩子,大女儿已经准备好成家了,二儿子在西庭国当诸侯王,三儿子一直都待在他们的身边。

刘恒刚刚走进殿内,刘武就已经行礼拜见了。

比起好动,四处惹是生非,不怎么听话的刘启,刘武乖巧懂事,很会说话,深得阿母的喜爱。

刘恒并非是那种情绪外露的人,对待儿子的时候,他也较为严肃,不会主动来跟他们亲近。

一家三口坐在殿内,吃的饭菜都极为的简陋。

饭菜里倒是有肉,但是并不多。

窦姬忍不住说道:“大王,武年纪也大了……我想是不是也可以派到太学里去进学了?”

刘恒一愣,刘启已经远离了吴国,就剩下了一个刘武在身边,窦姬平日里都那么的喜爱自己这个小儿子,怎么还想要将他也送到远处去呢?

刘武抬起头来,模样同样有些惊讶。

“武还年幼……不适合离开吴国。”

“启在他这个年纪已经在长安做事了……武有何不可?可以让他跟着太子进学啊!太子可是圣贤一样的人……武跟随他学习,那是多有出息!”

刘恒眯起了双眼,缓缓询问道:“你是让他去求学还是求王?”

窦姬没有回答。

刘恒却说道:“启能得到恩赐,被陛下所爱,成为一国之君,这已经是我家的福分了……有的时候,福分太大了,就容易引来祸患。”

“武如此聪慧……难道要让他当个侯来虚度时日不成?”

窦姬有些着急,从名义上来说,她不是正妻,日后若是刘恒不在了,只有王后所生育的孩子才能分土为王,而庶出是没有资格享受推恩令的待遇,除非她变成王后,或者嫡子全部死绝了。

刘恒脸色一黑,窦姬也很快就察觉自己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