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第2/3页)

苏楠暗自欣喜。

二话不说就拍板这个事儿了。

让江玉兰算一算能拿出多少钱来。

江玉兰一边心疼一边算钱。

这钱还没捂热乎呢。她本身就是一个特别节省的人。如今当了财务,这个习惯越发严重了。

现在就和割肉一样疼。

“要不我们先进几台回来试试?”

苏楠道,“至少也要二十台起步。要不然不好谈。”

想知道这机器是哪里买的也容易,苏楠直接问的林淳。

林淳帮着打听了一下,这些机器都是南方产的。

毕竟从国外运输,成本也高。这些企业来华国办厂,就是为了控制成本。这方面他们可精得很。

苏楠要到了这边的联系方式之后,立马就给那边打电话了。

价格还真不便宜。

苏楠拿着算盘打了打。心里和江玉兰一样的疼。

最后决定还是想要。

和对方谈妥了,她就安排孙武刚过去南方一趟,去采购机器。

孙武刚正准备去南方看新布料呢,接到这个任务,惊讶道,“厂里机器不是能用吗,你还买啊?”

“新的效率会更好。”她把自己的想法和孙武刚说了。

孙武刚一脸的复杂。他想起了自己的姐夫。

这就是国营厂长和私营厂长的区别吗?

还是只是个人的缘故。

苏楠问道,“怎么了?”

“没什么,要是我姐夫也和你这样愿意尝试和创新就好了。”

他虽然不是纺织厂的人,但是在那边开食堂这么久,也是有感情了。也不想纺织厂真的哪天不行了。

苏楠道,“我也能理解他。我的决策如果错了,就是我自己亏钱。没人能说我什么。但是如果你姐夫错了,他压力也是很大的。”

孙武刚复杂的叹了口气。转身离开,准备回去之后把家里安排一下就出发。

他走后,苏楠倒是也想到了纺织厂。

苏楠心里也是可惜的。

她倒是没什么很深刻的感情。但是她可惜的事人才。

那些工人都是几十年的技术工人。要是纺织厂真开不下去,这些人就不能做事了。

很可惜。

要培养一个技术工人多不容易啊。

以后为了谋生,他们会从事各行各业,却很难再回到最适合他们的职业岗位了。

“所以我就说了,钱真是个好东西。只要有钱,一切都能解决。”

还是要努力赚更多的钱。

她甚至还做了个白日梦。

哪天她的服装厂实力雄厚了,直接收购一家纺织厂,要什么布料就研发什么布料。

当然,这一切也只是想想。现在就完全是个白日梦罢了。

她现在可没这个实力。

孙武刚去了一趟南方,还特意去看了谢蔺。

给谢蔺带了点土特产。然后发现谢蔺的情况大变样了。

之前还是在一个小院子里搞二手,现在都租了个小厂房搞生产了。

“你可真的能折腾啊。”孙武刚忍不住感慨。

一个被骗得一无所有的人,竟然还能东山在一起。而且接触的还是完全陌生的行业。

孙武刚想到了苏楠。这两人都挺能折腾的。

谢蔺笑着带他参观自己的小厂。专门生产收音机设备的。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厂。”

“这是我和人合伙的。他出技术,我出钱出力。”

谢蔺说起了自己在这边的发展。之前打算想要去买技术的,但是想到每年都要交钱。而且这钱还不少。拿倒是能拿,但是谢蔺考虑到一个重点。自己买专利搞生产,以后永远那就只能走别人后面了。

所以谢蔺觉得这样不行。

他本来也只是想着碰运气的。但是还真给他挖到了一个人。拿着技术回来找人投资的。

被他截胡了。

谢蔺能做生意,能让人跟着他,自然会说话了。他告诉对方,自己手里要人有人,要厂有厂,马上设备也要引进了。

大饼一画,加上整个人又自信,人家还真的同意和他合作了。几乎是连夜,谢蔺就去租厂房招人。第二天带人来厂里参观的时候,就把自己画的饼给实现了一半儿。

于是这厂就开起来了。

孙武刚佩服道,“你可真行啊。”

谢蔺笑着摇头,“还不是因为穷?”如果有钱,大可以拿钱使劲砸,卖技术,引进人才。

“不过在南方是真的好,这边机会多,人才也多。很多人从国外回来都愿意先来这边看看。你说我要是在安阳,那些大学生能看上我这小地方?”

孙武刚想想还真是。

“不过也不全是,我们苏厂长就有本事。”

他把苏楠吸引一群大学生来厂里的事儿说了。

谢蔺:“……她可真行。苏楠同志充分的告诉了我一个道理,不是地方不行,是我自己能力不行。”

孙武刚顿时笑了起来。“你也别这么想,只能说擅长的领域不同。我们苏厂长也说了,让她在南方,她是没那个信心的。她习惯在熟悉的地盘上做生意。”这还是上次从南方回来的火车上聊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