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五章 “民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第2/3页)

丁润接过后仔细看了一遍,上面有二十家,排名第一的位置,就是曲阜孔氏,想到了吴用的特意关照,提笔将之勾出:“这个孔圣人的家族,吴参赞已经出手,在不知他的具体计划之前,我们不要贸然干涉,以免打草惊蛇……”

继续往下看,那一个个贪官污吏,都毫不迟疑地圈起,尤其是看到几个豪横的地主时,丁润更是大怒:“区区清河县和阳谷县的大户,也敢如此鱼肉百姓,弄得天怒人怨,将这两个地主公开审判,以平民愤!”

到了最后,在几乎末尾的地方,齐州章丘李氏印入眼帘,丁润眉头微微一皱。

这个家族没记错的话,是名儒李格非的族亲,与总教头的母亲也有远亲关系吧?

不过仅仅是些许迟疑,丁润的目光就坚定起来,能上乐和名单的,哪怕排名较后,也不是小恶,以总教头的为人,绝对不会姑息,自己胡思乱想反倒会枉做小人。

他大笔一挥,将之圈起:“按照名单处置,我梁山聚义为众,替天行道,绝不姑息!”

众头领起身领命:“是!”

……

“章丘,我们终于回来了!”

“相比起其他地方,山东的州县有此太平,真好啊!”

李格非掀开马车的布帘,看向乡镇老家,露出怀念与感慨。

他的父母早年相继病逝,自从科举及第,入朝为官,就没有回过老家,此次若不是辞官归乡,恐怕一直要到百年之后,才会送棺椁回来落叶归根。

即便如此,这一次的回乡之路也是颇为坎坷,本来他想先将妻儿送回,自己留在京中办理辞官手续,谁料辽人南下入侵,妻子王氏和女儿李清照、儿子李迒就一直留在大名府,当得知中枢惧怕北虏,迁都南逃时,他怒而北上,进入大名府,亲身经历了守城大战、光复燕云、和议盟约、四方皆反的全过程。

毫不夸张地讲,身在中枢的高官要员,绝对没有李格非这段时间的经历来得丰富,看得透彻,更不会如他途径各州县时,看到地方炊烟袅袅,官道行人井然有序时,就感到十足的欣慰。

和平真的太不容易了……

然而感叹的话语,还在马车内回荡,前方隐约就传来激愤的声音:“打死他们!!”“打死他们!!”

李格非顿时紧张起来,赶紧让车队停下,再对着一路护卫他们的镖头王四道:“烦请王镖头前去看一看,是否有贼匪作乱?”

王四已经点了几个镖师上前,又吩咐好其他人护住车队,才开口道:“请李公放心,我们这就去查看!”

目送镖师们去了,李格非放下布帘,叹了口气,妻子王氏则安慰道:“夫郎不必担心,应该不是大乱,山东有梁山泊照拂着,又有乡军的影响,贼人不敢造次的……”

李格非知道妻子说的有理,却是苦笑道:“京东两路是何等要地,却要靠着一群江湖子维护地方安危,老夫即便现在不是朝廷命官,也觉得颜面无光啊!”

更颜面无光的还在后面,王四一行很快回来了,显然并无凶险,神情里却带着几分尴尬与古怪:“李公,是你的族人出事了……正在被梁山公审……”

李格非愣了片刻,咬牙道:“劳烦镖头,带老夫亲自去看看!”

在王氏担忧的注视下,李格非走下马车,脚步飞快地往声浪传来的地方而去,可见身体还是硬朗的。

但等了足足半个时辰,李格非再度回来时,已是面色铁青,步履蹒跚,那模样险些晕倒,吓得王氏赶忙扶住:“夫郎,你怎么了?不要吓妾身啊!”

李格非嘴唇哆嗦:“强占土地、纵火焚屋、贪墨灾粮、哄抬米价、掳人勒索、逼良为娼……那梁山竖起的告示,居然一面都装不下,条条罪责,触目惊心!正如公审之人所言,不仅法理不容,天理更不容之!”

王氏脸色也难看起来:“做这些事情的人,真是夫郎的亲族么?”

李格非惨然道:“台上被审之人,老夫一个都不认识,但他们敢如此肆意妄为,无疑是用了老夫的声名!只是一个并无实权的礼部员外郎,他们就敢在乡里横行霸道,鱼肉百姓到这个地步,真该被统统打死……报应!咳咳!报应啊!咳咳咳!”

说到最后,李格非已是咳得险些喘不过气来,王氏赶忙替他抚背顺气:“夫郎莫要气愤,莫要气愤!”

等到李格非好不容易缓过来,夫妇俩人面面相觑,气氛陷入了尴尬。

多年不归乡,一归乡族亲就被公审了,瞧着那群情激愤的势头,如果继续留下,他们也会有危险,这等事情实在是始料未及……

思来想去,王氏只能道:“夫郎,两个孩子如今还在大名府,受林家照顾,现在章丘出了这事,我们还是暂且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