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过于熟悉 处处破招(第3/3页)

然而萧胡辇的部落根本就没有农作物。

游牧民族并非完全不耕种,只吃肉跟奶,以牛羊的肉奶产量是供应不过来的。

青稞耐寒性强,生长期短,高产早熟,是草原唯一能够种植的农作物。故而游牧民族迁徙的时候,除了会考虑草场外,还会将耕种的土地也算计在内,牛奶配青稞才是游牧民族的主食。

但萧胡辇背靠着大虞,吃得都是粟米、稻谷,压根就不种地。

萧胡辇袭扰牛羊群,通过惊吓,污染草场猎杀等手段,令得蒙古牲畜奶产量降低。

兀氏乞儿同样以相同的方法应对。

结果虽有效果,但萧胡辇是以粟米、稻谷为主食,奶制品为辅。奶产量降低,影响有限。

而蒙古则是以奶豆腐,牛羊乳为主食,青稞肉类为辅,奶产量降低,对于他们来说,那是致命的。

最关键的还是对于漠南漠北的了解。

以往汉人北征,漠南漠北广阔的草原、沙丘、荒漠,是天然的屏障。

不少大军都在征伐的途中迷路,他们利用地形地势,或是袭扰,或是躲猫猫,总有办法应对。

如霍去病那样,多深入几千里次次不迷路,还能精准的找到目标,几千年来,就这么一个。

可是漠南漠北归契丹统治数百年,哪里有草场,哪里有水源,哪里有河流,没人比他们更加清楚。

兀氏乞儿这个蒙古人都比不上。

就如现在萧胡辇驻扎的九十九泉……

九十九泉位于辉腾锡勒草原,是由火山喷发后出现无数山坑而形成的湖泊,因山上有分布不匀的大小九十九个湖泊而得名。那里气候宜人,山势平缓,水草丰美,即使在赤日炎炎的盛夏,也不显燥热烦闷。

兀氏乞儿一开始便想在九十九泉驻扎,与萧胡辇干耗。

结果人家抄小路穿过无人荒漠,先一步抵达,抢先占据了风水宝地。

几番交手,兀氏乞儿拿萧胡辇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相互消耗。

可是如何消耗得过?

萧胡辇的部落只有壮丁与妇人,在草原上都是劳动力,能够创造物资财富。他们部落里的老人小孩都在张家口,有汉人的官员负责照顾,完全无后顾之忧。

而他们还有老人孩子拖累,双方物资的消耗,不言而喻。

比拼消耗,萧胡辇将他们吃得死死的。

想着这段时间的遭遇,兀氏乞儿切齿道:“一个臭娘们有什么可怕的,她不想老子过冬,老子就让她给我暖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