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道德底线(第2/2页)

就比如说他所在的县就叫无终县,因为给掠夺来的无终县的百姓居于多数。

刘廷高因文采不错,契丹人直接让他当上了县丞。

这莫名其妙当上了在辽汉人的官,刘廷高累积了不少管理经验,最后还给辽太宗耶律德光看中,步步晋升,当上了顺州刺史。

故而韩匡嗣说刘廷高是北迁之人。

刘廷高不敢再说,遵命而行。

走出府衙,刘廷高越想越不是滋味。

相比当一个教书先生,现在高居地方刺史的位子,刘廷高自是心满意足,真心为契丹效力。

现今局势恶劣,耶律璟有北上之意,刘廷高也打算举家迁往上京,踏踏实实地当一个在辽汉人。

可韩匡嗣此招有伤天和,已经触及了刘廷高自身道德的底线。

韩匡嗣说得是天花乱坠,那是忽悠蠢蛋的。

契丹在政策上对于汉人确实不差,甚至可以说百姓之间,一视同仁。

刘廷高也知道,如果三州百姓真到了上京,安居乐业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问题是怎么去呀?

当年他给打草谷的契丹人掳掠至上京,四百来人,途中就死了一百八十多个。

要知道契丹掳人选择的都是无病无灾的成年男女。

顺州、檀州人口不多,但蓟州可是大州,三州百姓有二十几万人。

如此大规模地迁途,几千里地,一路上道路艰险,粮食水源又如何解决?

真正能够活着到上京的,又有几人?

这跟屠杀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