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瑕疵品(第4/5页)

姚溪凑过来一看,自责地道:“哎呀,没挑好。”

卫景平:“不仔细看看不出来,留着摆在家里当装饰品吧。”等他再攒两年钱,日后买个三进院的宅子,用得上。

姚溪:“相公你再瞧瞧别的。”

卫景平又捞起一件玛瑙雕刻的如意来看,对着光照一检查,这件玛瑙如意的尾柄处发黑,没那么透亮,也是件瑕疵品。

他忽然想到什么,把买来的各色小玩意儿全摆出来挨个过目了一遍,竟然全都是能挑出毛病的……卫景平心道:这难道是手工制作,达不到后世机器精准所致的吗?

可是他家里的铜镜,还有冰裂纹的瓷瓶,却从没见过这样的问题,那么,难道他被骗了吗?

两个人都有些闷闷不乐。

次日,他们又去逛了一趟集市,每个摊位都逛了,发现多数玩意儿都带一点点或是划痕或是裂痕或是黑点这类的小瑕疵,搁不太讲究的人身上,这都可以忽略,不足以影响他们购买。

这回他们运气好,碰上个摆地摊买字的官话说的好的郭秀才,卫景平上前跟他搭了个讪,聊熟了问他:“这集市上的小玩意儿怎么看起来做工不大精细,都有瑕疵呢?”

郭秀才笑道:“摆在这里卖的小玩意儿都是沈家挑选后不要的,可不是件件都有瑕疵嘛。”

卫景平:“沈家?”

“就是太仓府的富户,累世经商的沈家,”郭秀才说道:“他家从各作坊和烧制器皿的窑里采买来这些东西,”他指着集市上琳琅满目的商品:“挑挑拣拣的,好的啊装船运到海外去卖了赚大钱,这些都是挑剩下来的,低价卖给小贩,小贩又拿到集市上来卖,价格低,就算有些瑕疵,也比较划算呢。”

他家里自用的也是从这里淘到手的。

卫景平:“……”

原来是这个缘故,跟后世做外贸差不多,过检时不合格的就由出口转内销了嘛。

“沈家的生意做的很大吗?”这里大概有上百种商品呢。

郭秀才低头磨墨:“这咱可不清楚。”他就是一屡试不第的穷酸秀才罢了,每日忙忙碌碌只为了挣几两碎银过日子,哪里会操心沈家的事。

姚溪见他研磨的墨实在不成样子,从荷包里掏出手指长的一小块姚墨:“先生试试这个墨。”

郭秀才是个识货的人,接在手里瞧了半天:“……这是姚墨?”

姚溪:“嗯。”

她是带在身上辟味儿用的。

郭秀才磨了一点点姚墨,果然写出来的字润黑明亮,比他先前的字美观雅气多了:“姚墨是好啊,只是这墨在太仓府卖的太贵了,我用不起。”

说完,他又把余下的一截姚墨还给了姚溪:“多谢夫人。”

这时候有人来问价钱,买走了他方才用姚墨写的一幅字,郭秀才掂着到手的几个铜板,心情大好地跟卫景平说道:“卫公子问我沈家的生意做的大不大?”他摇了摇头:“头些年沈家在海外的生意做的很大,每次出海都能拉半船舱的金银回来,那真是银如土金如铁啊,然而这两年,据传出海折了好几条商船,血亏,去年一整年都没出海,看样子今年要走一趟喽……”

不然哪儿流出来的这么多小玩意儿在集市上卖。

卫景平:“前些年是怎么回事?这两年又是因为什么原因折了商船的?”

这么多种类的商品出海,那必然是能赚到大钱的啊。

郭秀才叹气:“还不是沈家前几天赚大把的金银招来了海贼惦记?打劫的太多,如今别说挣钱了,一条商船出海,船上的人能活着回来就是万幸。”

卫景平有点儿走神:“是这样啊。”

怪不得龙城府知府江扬要挑卫景川护送商船出海呢,原来没有可靠的人护送,出海的商贾们真要人财两空,有去无回了。

姚溪同时也在想这件事,两个人对视一下,又向郭秀才请教了些太仓府当地的风土人情,才从集市上出来。

抬头一看到正午时分了,他俩又找了一家饭馆大快朵颐,卫景平边吃边道:“要不找个时间拿出我的贴子去拜访下沈家?”

到了太仓府之后的所见所闻告诉他,海外贸易大有可为,但是阻碍重重,没那么容易就玩转的。

姚溪:“相公是不是该先去拜访解大人?”

太仓府的知府大人名叫解兴。

卫景平:“嗯,是该先去见他。”

他在京城的时候了解过解兴其人,得知其是先帝大历七年的进士,从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到做到知府,前后用了21年的时间,想来出身贫寒,没家世做为依仗,全靠熬资历才走到今天的。

太仓府的市井间祥和繁华,看起来解兴治理的不错,想来是个有才能的官儿。

姚溪眼珠一转:“不如我们分头行动,你去见解大人,我去沈府周围转转,打听打听沈家是个什么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