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雨霖铃(六)(第2/3页)

“没有,没有……”

事实上倪青文在去书斋前是喝了的,但他哪敢跟田氏说实话。

田氏仗着娘家对他家的救济,在倪青文这儿是跋扈惯了的,哪肯跟他罢休,医馆里一时闹腾极了,倪宗也懒得管,他快步走出门去,靠在门框上,俨然气得话也说不出了。

“老爷,依着郎君的意思,素娘是昨儿夜里才走,可那会儿雨势不小,怕是走不远的,如今才过午时,叫人去追,也是来得及。”

内知跟出来,低声说道。

“叫人?”倪宗停下揉眼皮的动作,“你的意思,是叫什么人?”

内知神秘一笑,“听闻城外金鹊山上有强人出没,他们都是些拿钱办事的主儿,若老爷肯花些钱,让他们去,指定能将人带回来。”

倪宗沉思片刻,纵然平日里百般吝啬,但这会儿他只要一想起大房那些变卖的庄子田地加在一起值多少钱,他便蜷紧了手,“此事你赶紧去办,但你绝不能与那些人说她身上有什么,只说她是逃婚的,务必让他们把人给我带回来。”

“是,”内知应了一声,瞧着倪宗的脸色,又小心翼翼地问,“可眼下,岑氏的丧事,咱们还办么?”

倪宗闻言,脸色更加不好。

谁让他的兄长倪准当年治好了县太爷身上的顽疾呢?县太爷对他们倪家大房一向是多有照拂,岑氏这一过身,只怕县太爷也要来吊丧,倪宗要想将倪家的医馆名正言顺地都握进手里,便不能撒手不管。

他脸颊的肌肉抽动,咬牙道:“办,还得风风光光的,给她大办。”

——

倪素昨夜送走张伯与星珠后,也没立即离开,而是让两个小厮回去找了马车来,先去了枣花村寻一个药婆,那药婆手中有她半生所见女子隐疾的详细记载,也有她年轻时从旁的药婆那儿学来的土方子手段。

倪素一月前便付了银钱给她,让她请一个识字的人,她来口述,记下自己半生的所见所闻,药婆活了半辈子还没见过这样年纪轻轻还没成亲便敢与她们这些人来往的姑娘,加之又有相熟的坐婆引见,她便满口应下了。

从药婆那儿拿到东西,倪素立即乘车离开,但夜里的雨到底下得急了些,马车在泥泞的山道上陷了两次,蹉跎了不少时间。

天尽黄昏,两个小厮将马车停在溪水畔,解开马来,让其在溪边食草饮水,倪素吃了几口小厮拿来的干粮,望着斜映在水面的夕阳发呆。

此处距离最近的桥镇还有些路程,可天已经要黑了,两个小厮不敢耽搁,喂饱了马便又上路。

路行夜半,眼看桥镇就要到了,赶车的小厮强打起精神,推醒身边人,正欲说话,却听一阵又一阵的马蹄声疾驰临近。

另一个惊醒的小厮回头张望,月色之下,一片浸在光里的黑影伴随马的嘶鸣声更近,不知为何,小厮心头一紧,忙唤:“姑娘,后头来了好些人!”

倪素闻声掀帘,探出窗外,果然见那片黑影临近,她心中也觉不好,却来不及说些什么,那些人轻装策马,比晃晃悠悠的马车快多了,很快跑上前来将马车团团围住,来者竟有十数人。

倪宗这回是真舍得了。

“姑娘……”两个小厮哪见过这阵仗,一见那些人手中的刀,吓得连忙往马车里缩。

紧接着,为首的大胡子在外头一刀割下帘子,接着用刀锋取下挂在车盖底下的灯笼往车内一凑,旁边另一个骑马的身形高瘦的男人将画像展开来,眯起眼睛一瞧,“得了,大哥,就是她。”

大胡子盯着倪素的脸,有点移不开眼,“都说这灯下看美人,是越看越漂亮,这话果然不错。姑娘到底是家底殷实的闺秀,没出过雀县,也不知道这一路可有比官道更近的山路,我们哥儿几个紧赶慢赶,可算是将你给逮住了。”

“倪宗给你们多少钱?”倪素靠在最里侧,盯着那挂了一盏灯笼的利刃,强迫自己镇定。

“怎么?姑娘也有银子给?”那大胡子吊儿郎当的,在马背上用一双凶悍的眼睛审视她,“咱们可不是仨瓜两枣就能打发得了的。”

“倪宗给得起,我也给得起。”

倪素手心满是汗意,“只要诸位不再为难于我。”

“大哥,她一个逃婚的姑娘能有几个钱?”那瘦子瞧着倪素一身衣裙还沾着泥点子,发髻也唯有一枚珠花做衬,可视线再挪到她那张脸上,瘦子嘿笑起来,“要我说,她这般姿色的小娘子我还没见过,若是卖了,只怕价钱比那财主开得还高呢!”

“你们敢。”

大胡子本被瘦子说得有点动摇,却听得车内那女声传来,他一抬眼,见那小娘子手中已多了一柄匕首,正抵在她自己颈间。

“有话好好说嘛……”瘦子傻眼,他还没见过这样的,遇到他们这群人,她一个柔弱女子竟还拿得稳匕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