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第2/3页)

牛经理一听,也纳闷:“什么?大明康熙年制?”

那鉴定师点头:“可不是么,大明康熙年,我心想农民就是农民,眼巴巴还当好东西,以为能卖八块呢!”

另一个道:“这是不识数的人,你问他康熙是哪国的,他得说是美国的!”

牛经理也被逗乐了:“大明康熙年制,这造假的也是没文化,白造了!”

鉴定师却道:“还真别说,那东西造得倒是挺好的,我要是不看款,我也差点看漏了眼。”

初挽从旁听着,却是想起一件事。

后来南京博物馆收藏了一件瓷器,上面标的就是“大明康熙年制”,那件瓷器可是正经被考古学家认定为官窑精品,难道外面这件就是?

她当下便和那鉴定师聊了几句,大致知道了那农民的样貌,之后随意看了看瓷器,便出去了。

出去后,她骑上自行车,就沿着那条路追,想着能赶上。

谁知追出去一条街,都不见人影。

当下不免沮丧,想着到底是没缘分这大明康熙年制。

于是也就不去想了,推着自行车径自往回走,这么走着间,突地看到路边一个戴着草帽的农民,正蹲在那里拿了啤酒瓶子喝水,喝得咕咚咕咚的,样子正是那鉴定师说的。

她心里一跳,看过去,就在他的脚边,果然放了一件青花山水瓷盘,远远看过去,却见杯胎轻薄透亮,盘子下方隐隐有深蓝贯套纹釉彩。

初挽一见,便知道,这个青花山水盘和以后南京博物馆收藏的那件是一整套的,估计是一起烧制出来的。

她当即凑过去,问那农民:“这个盘子是卖的吗?”

那农民喝了水,抹了抹嘴,叹了口气:“对,卖的,人说是假的,我琢磨着这不是挺好一东西吗,怎么是假的!”

初挽也就不来虚的:“我正好对这个喜欢,干脆给我吧。”

那农民一听,打量了一番初挽:“人家文物商店可是直接给八块呢!”

他忙找补说:“说是假的,我看他们就是坑我,这怎么能是假的呢!”

初挽听这话,知道这人是故意糊弄自己,怕自己不买,又怕自己少给钱。

当下也就痛快给了八块。

一般她总归要象征性还价,今天是觉得这个东西不错,能追上也是缘分,懒得还价了。

那农民见这个,有些犹豫了,他担心初挽和文物商店一起做套坑他东西。

他显然当铲子不是一天两天了,各种套见多了。

初挽倒是无所谓,也就道:“八块我收,你可以再去文物商店看看,或者找别人问问。”

她确实不着急,因为这个东西是不会轻易被人承认的,除非她这种提前知道的,不然这物件不会被认出来是好东西,就算喜欢这物件的,也是当成工艺品来把玩。

而这年头,没人八块钱买一个摆桌子上的工艺品。

那人犹豫了一番,到底是说:“行,八块给你吧!”

初挽当即也不墨迹,直接掏了八块给他。

那农民吭哧吭哧从兜里找零,其实初挽看他那个样子,真想说不用找了。

十块钱她买这件,赚了。

但是这个时候说这种话,也怕对方又生了疑心,只能罢了。

等对方找了零,初挽收了钱,她稳妥地收了那盘子,这才道:“我这里有一斤果子,我不爱吃这一口,给你吧。”

那农民忙说不要,初挽执意给了,对方感激得很,连说初挽是好人,又提起来他经常来送东西,有什么好东西以后要给初挽。

初挽倒是乐意,反正多一个铲子的路子,也就多一个渠道。

初挽得了这大明康熙年制,倒是高兴得很,自己对着研究了好一番。

那天正好北京市举办陶瓷考古学术研讨会,基本上北京各大博物馆以及文物商店的陶瓷专家都会到场,对元明清以及民国陶瓷的考古发现以及烧造工艺进行探讨研究,同时也会一起探讨疑难鉴定。

会议研讨过后,研讨内容还会各自汇集整理,最后发表成论文总结进行出版。

初挽见此,也就把自己那件大明康熙年制带上了。

众位文博专家开始的时候也没太看在眼里,只是淡淡地扫了一眼:“这物件,官窑正品吧。”

大家纷纷点头:“看着是清朝的。”

说完这话后,大家就没再看了,毕竟这么一个青花山水盘固然不错,但是清朝的青花,到底是不稀罕,大家早见多了,文物商店库房里全都是,谁也不当回事。

旁边的牛经理看到,也只是打眼扫过,其实他难免奇怪,初挽也是有些见识的人,怎么拿了这么一件不出奇的东西,还摆到文博专家面前来鉴定。

牛经理正看着,旁边文物商店的鉴定师过来了,和他说事,这么说话,恰好眼角余光扫到了那青花山水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