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第2/4页)

站在竹屏风旁充当聊天背景板的梁九功看着桌前的父子仨齐齐静默不出声,不禁抬头往北墙边的玻璃窗上瞅了一眼,看到外面天色不知不觉间竟然已经大亮了,可蒙了一片白茫茫的雾气,可见度却很低,他眯着眼仔细看了好一会儿,才发现外面似乎是正在飘雪。

山间飘雪对于他们这一行人来说,可真不算一件可以赏雪的好事情啊,梁九功不由轻咳了两声,微微低头俯身轻声道:

“皇上,天亮了,外面开始下雪了。”

听到梁九功的声音,父子三人才回过神来,动作一致地扭头往北墙窗户上瞅,果真看见又细又密的雪正悠悠地从屋檐下飘下来。

同样做过大清皇上,知晓这罗刹一行人重要程度的行痴轻甩了两下挂在右手上的佛串,从椅子上站起身,对着康熙和福全笑道:

“这山里的大雪有时一下就连着下好几天,若是碰上大雪封山的场面兴许会误了皇上的事情,皇上带着家眷们不辞辛苦跑来五台山为大清祈福的诚意,想必佛祖已经收到了,老衲在此就不多留皇上和王爷了,皇上还是尽快整理行装,带着家人们早早下山回驿站里吧。”

看到自己汗阿玛起身了,康熙兄弟俩也不敢再坐了,忙跟着从椅子上站起来,听懂行痴话中深意的康熙,不禁双手合十冲着行痴打了个佛号,随后诚恳又含有少许眷恋地望着老和尚,温声询问道:

“汗阿玛,玄烨此行离去,不知何时会再腾出空赶到这儿来,您可有什么话需要交代给玄烨的?亦或者是有什么东西需要玄烨给捎带的?”

福全跟着康熙对行痴双手合十行了一礼后,心中也五味杂陈的厉害,颇有些复杂难言,他怎么都没想从知道自己汗阿玛还活着到告别自己汗阿玛,只用了短短不到半个时辰的功夫,可他毕竟也步入而立之年,为人夫、为人父了,分得清事情的轻重缓急,知道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早些搞清楚那驿站里罗刹少年的身份,以后有机会的话,他还是可以来五台山的。

站在椅子旁的行痴老和尚眼中含笑地仔细打量了兄弟俩一会儿,才低头接下缠在右手上的两串佛珠手串,在康熙满眼疑惑不解的目光中,递给了他,笑着解释道:

“老衲昨个儿听皇上说,那双胞胎下个月中旬就要抓周了,这是老衲盘了二十多年的手串就当成给他俩抓周的礼物吧。”

“汗阿玛,这使不得。”

康熙听到手心里这俩檀木手串竟然是自己汗阿玛用了小半辈子之物,忙将其往回塞,摇头推拒道。

用了二十多年的东西,早就成自己身体一部分了,冷不丁的突然送人了,这多不习惯呀!

行痴笑着将康熙的手推回去,开口补充道:

“皇上,这小哥俩也是皇室里难得有佛缘慧根儿的人,老衲这手串除了他们俩想来也找不到其他有缘人了。”

第三次听到一双小儿子有佛缘的话,康熙不由有些木了。

他是真得不能再接受要出家当和尚的儿子了,低头看着这俩被盘的油光水亮的檀木手串,思忖着,这俩小东西也整天跟着他汗阿玛念经,想来也是沾了点儿佛性的,佛家的东西向来都有福泽,这就全当是自己汗阿玛给他小孙子们的见面礼吧。

这样一想,康熙心里好受多了,也不再推辞直接将俩手串给揣到了怀里。

行痴看见康熙收下东西后,才又慢慢转身重新走到那北墙边的半身柜子前,打开柜门弯腰从中取出来了一个刻着雕花的木匣子,捧着木匣子返回来,双手递给康熙笑着说道:

“这木匣子里装了几本老衲给太皇太后抄写的佛经,还请皇上代为转交,往事不说,老衲是衷心希望她老人家可以身体健康,诸事顺遂的安享晚年的。”

听到这话,兄弟俩的眼睛“唰”的一下子全亮了,他们俩可以说幼年时都是靠着自己皇玛嬷庇护着才能好好长大的,对太皇太后的感情向来深厚,如今若是自己皇玛嬷能够看见他们汗阿玛给她亲手抄写的佛经,纵使母子俩不见面,可想来太皇太后心里肯定还是高兴的。

站在屏风处的梁九功也忙极有眼色地走上前,笑得一脸和煦恭恭敬敬地从行痴老和尚手里将木匣子双手接过,捧在手里。

“时候不早了,老衲这就送皇上和王爷离寺吧。”

行痴将木匣子递给梁九功后,就伸出右手侧身做了个“请”的动作,兄弟俩也忙点了点头跟上自己汗阿玛的步子。

待四个人匆匆走出禅房门,站在外面铺着青石的寺间小道上时,才发现头顶上的天色十分阴沉,略微带些黄色。

飘扬的雪花也下得密呢,不远处红彤彤的柿子树上已经挂上了白皑皑的雪,银杏树上的黄叶也被寒风给吹得四处乱飞,随后又一片一片地尽数被雪花给压在地上,飞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