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七章 适者生存(第2/3页)

严嵩叹口气,他发现陈春陈御史虽然品级不高,但做事也非常阴险。

陈御史可以在廷推之前,或者推举张邦奇的过程中,把这份书信抖搂出来的。

但他偏偏一直隐忍不发,等廷推初步结果出来,张邦奇已经是拟定人选的时候,才跳出来说了张家勾结倭寇的事情。

这就直接把严党的脸用最大的力度摩擦了,偏偏不管还不行,简直就是送脸上门。

难怪秦德威会选择陈春作为发言人,并把这封书信写给了陈春,实在是“人尽其才”。

这下东朝房里的人几乎都白了,齐刷刷的看向大学士张邦奇,想不到你张阁老在老家的亲戚,捅出了这么大一个篓子。

大概这就是秦党的反击了吧?如果刚才没有秦太监来打断,秦党早就对着妄图染指军机处的张邦奇骑脸输出了。

想从秦德威手里抢食,是那么好抢的吗?

这时候大家又忽然明白,秦德威到了浙江后,为什么铁了心找四大家族的麻烦,似乎主要精力都放在与豪族对抗上面。

大概就是想用铁腕高压,来迫使四大家族犯错,或者“犯罪”,然后再用这些罪状来牵制朝廷中的浙党大佬。

而且秦德威的套路不只上面那些,还有第二层套路!

他掌握罪状后,故意先以私人书信的形式散布到朝廷,而不是正式的公文奏本。

这样就是进可攻退可守,后面既可以从严处置,也可以高高拿起、轻轻放下!

趁着众人思索的时候,严嵩用眼神对屠侨示意,让屠侨先出面说几句打个圆场。无论如何,张邦奇还是要挽救的。

但不知为何,屠侨却不为所动,依然站在那里毫无表现。

不只严嵩,所有人都很诧异,因为屠侨和张邦奇绝对是两位一体的。如今张邦奇遇到了攻击,你屠侨不帮忙说话是什么意思?

随即就有比较了解浙党尤其是宁波帮内幕的人明白了,此时此刻屠侨确实不敢说话!

陈春刚才提到了宁波张家串通杨家、陆家,却没有提到屠家,所以屠侨有所顾忌了!

宁波四大家族,秦德威已经黑了三个,那么屠家是不是也有黑材料在秦德威手里引而不发?

如果屠侨跳了出来,会不会直接黑材料糊脸?所以屠侨为了自保,只能装聋作哑?莫非这就是秦德威的第三层套路?

其实也是大家想多了,这个局面并不是秦德威刻意为之。

秦中堂找麻烦是对四大家族一起来的,他逼着四大家族去通倭也是一起设计的。

可是到最后抓现行的时候,秦中堂确实没抓到屠家的人。

前面也说过,做事不但要有套路谋划,也要有随机应变。秦中堂既然没有抓到屠家的证据,那就只能因势利导,虚虚实实了。

严嵩又一次深深的叹了口气,生活就像一团麻,局面糜烂至此,辞官又不能辞官,为之奈何?

为什么他严嵩做官,就如此多灾多难?还要面对历史级的超强对手。

不管怎样,生活再苦,也还是要继续面对的,总不能找根绳子自挂东南枝。

此时没人说话,严阁老就主动开口说:“关于今日廷推,是我考虑不周了!”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其他人顿时就猜测,严阁老这是要认怂?

又听严阁老继续说:“王浚川乃是朝廷元老,虽然病重不能视事,但不该如此着急用别人取而代之,这样会让老臣寒心,极为不妥。

所以还是先不必推举兵部尚书了,依然给王浚川保存体面,以抚慰人心。”

众人无言以对,刚才严首辅还咄咄逼人驱逐王廷相,连继承人选都提出来了,这会儿又立刻大翻转,仍然保留王廷相的体面。

这份唾面自干的功力,说实话,比秦德威还要强上几分。

那秦德威如果办错了事,说错了话,只会顾左右而言它或者指鹿为马一错到底,绝对不会自己打自己脸认错。

反正也没人说话的打岔,也就由得严首辅继续往下说:“至于临时主持军机处的人选,我忽然也认为,张甬川不太合适,他对边镇状况了解太少。”

人群里有胆大的人起哄说:“那严阁老现在认为谁最合适?兵部的樊少司马?”

严嵩镇静自若的说:“经我深思熟虑,还真想到了一个合适人选!那就是大同巡抚詹荣!”

说起这位詹荣,在京师官场也是个非常传奇的人物。本来是个户部管粮的官,十年前遭遇了大同兵变,设计平叛立功,超升为四品。

但詹荣没什么过硬关系,一直只能在边缘衙门当个摆设一样的闲散官员。

后来詹荣却又因为与秦德威当了邻居,把宅院便宜卖给了急需扩建的秦府,结果换来了大同巡抚这样的实权要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