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第6/6页)

池正业公事公办,客气疏离,半点都没为难他的意思,直接开口询问他需要多少货物。

见池正业态度好,李安和在原本想好的数字上又添了一半:“白糖四万斤,棉布一万匹,还有那个食盐八万斤,池管事看可以吗?”

池正业瞟了他一眼,问道:“李老板,我们刘记商行不赊账,一手付钱一手交货。”

这是怀疑他拿不拿得出这笔银子。

他之所以多报,本是打着讨价还价的目的,若是池正业想为难他,不肯给他们这么多货,那也不好意思减太多,顶多在他报数的基础上减个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就差不多了。

哪知道池正业竟完全没刁难他的意思,大方得让人侧目。

只是这笔钱对现在的他而言确实有些困难。不过将家里的宅子,还有些古董名画什么的暂时典当了,也是能凑齐的,等他从京城回来之后,再将这些宝贝赎回来就是。

不肯错过这次赚钱的好机会,李老板心一横,道:“这个我知道,池管事尽管放心,我会按时交银子的。”

池正业点头,让人拿来笔墨纸砚,写了契书,双方一式两份。李老板也付了五千两银子的定金,余下的尾款等三日后在码头交货时补齐。

拿着契书出了刘府,李老板就迫不及待地跑回家,清点财物,不止将两房太太的私房都搜刮了出来,还将家里值钱的地契、房契,一些珠宝首饰、古董名画等等,都拿了出来,送到典当行典当了。

一些不怎么重要的东西为了多拿点钱,他都当了死契。

现在还在住的房子,广州城中的一座商铺,还有一些珍惜的孤本名画古董,李老板舍不得死当,就当了活契了。这么一来,还差几千两银子的缺口。

因为人缘不大好的缘故,李老板现如今也找不到人借他银子。最后实在是没法子,他将两艘船也活当了,约定三个月后赎回来,若是到时候拿不出银子,这些东西就归当铺。

三日后,李老板带着全部家当,七万多两银子,在码头跟池正业完成了交易。然后带着这批他寄予厚望的货物,憧憬地踏上了去京城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