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转折

出乎意料的是,八院公告发出还不到三小时,有关俞锐的舆论争议迅速迎来转折,还转得猝不及防,让若干网友和营销号集体措手不及。

俞锐和顾翌安刚从露台回来,进屋就听见一阵此起彼伏的“嗡嗡”声。

他俩放在沙发和餐桌上的手机循环震动,电话一个接一个,都快被人打爆了。

屏幕闪个不停,许是太久没人接听,很快又暗下去,顾翌安走向沙发,拿起电话,正好陈放再次打进来。

拇指滑动接通,陈放憋屈一晚上,愣是没忍住激动,顾翌安耳朵刚一靠近,那头陈放立马喊了一句:“靠,总算是接电话了你!”

“发生什么事了?”顾翌安问。

“大事,“陈放气都不换,“你跟师弟看新闻没?”

顾翌安转头和俞锐对视一眼,问:“什么新闻?”

“新闻啊!热搜!”陈放敞着嗓门儿,声音大到不用开免提俞锐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他接着又说:“于慧居然接受采访了,师弟和罗宇的事,她全都说清了,北城新闻报,独家报道,赶紧赶紧,你们赶紧去看。”

俞锐神色一变,迈向餐桌,拿起手机,又快速点进微博。

陈放说的那篇报道很好找,全网新闻热搜第一,到处都在转发,实时评论一条条地往上顶,更新频率快到让人目不暇接。

撰文的新闻记者是丛凉。

俞锐只扫一眼,立刻就给他打了电话。

那边像是算准了俞锐会打来,连问都没问,招呼都没有,丛凉直接就跟他说:“采访是于慧主动提出来的,她说她欠大家,更欠你一个真相。”

俞锐皱了皱眉,没出声,但呼吸很沉。

他从来就不希望把于慧卷进来,也不需要于慧去为他证明什么。

尤其于慧现在过得很好,俞锐就更不希望因此而打破她平静的生活。

“也不单是为你,”丛凉叹口气,“于慧还说,她其实更多是为她自己,她说当时太匆忙了,没能好好跟罗宇告别,所以她想重新再来一次。”

丛凉把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俞锐也就没什么可说的。

何况作为记者,丛凉也有自己的职业道德。

整篇文章都是由他亲自执笔,除去于慧自白的那部分,全文没有任何主观臆断,更没有任何曲解当事人的表述,用词也严谨,丝毫不为博人眼球。

丛凉所求唯一目的,只在真实客观地还原当年真相。

而且他对于慧的个人信息保护地也很好,虽然配文的照片有于慧本人出境,但丛凉也只让摄影师拍了她的背影和侧面,并没有露出全脸。

新闻标题也是他再三斟酌过的——

《一份消失的放弃治疗同意书》,不仅呼应八院发出的公告,补足八院官方在规则和制度之下无法揭露的那份情义与坚守。

与此同时,故事的最后,丛凉还以罗宇事件为原点,顺理成章地将读者视角和关注点落足于死亡,以及对生前预嘱的讨论上。

选择与尊严,告别与新生。

所有生命,最终不可避免地都会走向死亡。

临到终点,患者在痛苦中逐渐绝望,家属也在挣扎中持续煎熬。

而生前预嘱,恰好意在建立起一道缓冲带,留给患者本人一份尊严和体面,也留给家属一点足以喘息的空间,从而让死亡这段路不至于走地如此艰难。

有关死亡的话题,总是沉重的。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网络上,绝大部分人对死亡这样的话题依旧讳莫如深,甚至连合理的讨论都刻意有所避及。

丛凉这篇报道发出后,持续在网络上升温发酵。

第二天下午,北城生前预嘱推广协会接力发出长文,不仅详细科普了生前预嘱的理念,同时也想借机引导更多人建立一些健康的生死观。

这篇长文科普出来没多久,八院和医大官方也相继转发,并同时宣布此后将大力宣传和推广生前预嘱,助力生前预嘱早日在北城立法落地。

之前16床器官捐献事件过后,顾翌安曾向张明山申请过一次院内汇报,其核心目的就是想动员所有科室都加入到生前预嘱的推广当中。

张明山当时婉拒了没批。

他和钟烨态度其实是一样的,对俞锐推广生前预嘱的这事儿,他从不反对,可也没有在明面上表示过支持。

毕竟国情不同,生前预嘱在国内争议尚存,立法更是遥遥无期,盲目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进去,从院方的角度来讲,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这次丛凉的报道出来,顾翌安还没开口,张明山便主动找上他,不仅同意他汇报,同时还在院内发了内部通知,要求八院所有科室正副主任全都必须列席旁听,听完后还得回去进行内部动员,尽可能让所有医护人员都加入到生前预嘱的宣传队伍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