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秘信

隔天我赶了个大早来到翰林院,本想告诉俞大成昨天老相爷给我赐字的事,刚进四当斋还没来得及开口,便见俞大成一个劲儿地给我使眼色。我顺着他的示意瞥了一眼,只见一个头发半花的老头正站在书架间,一身布衣草鞋,乍看上去就像个刚刚在田间耕作完的农夫。这人此时正翻阅一本什么书,聚精会神的样子让人不忍打搅。

我小声问俞大成:“这人什么来头?”

俞大成招手示意我俯身过去,等我凑近了才听见他轻声道:“白掌院。”

我暗暗吃了一惊,没成想这翰林院的一把手是这幅模样,更惊讶于他这么大清早的到这跟冷宫似的书库里干嘛?

正琢磨着,身后的人出声了:“《陈政事疏》在哪?”

俞大成立即回道:“第二个书架第三排左起第四十三本。”

白博琼信步过去,不一会儿从书架间抽出一本书来。他拿到书却并没有看,而是朝我们这边着意看了一眼。

俞大成的脸色目之所至地红了起来——若不是知道看他的是个老头子,我真得以为他是被什么黄花大闺女勾了魂了。

“这些书我借走了,”白博琼扬了扬手里头那几本书,“需要登记在册吗?”

“我都记下了,”俞大成低着头,像一柄被篷盖压弯了的蘑菇,“您自便就好。”

白博琼这回没再多看,抱着书径直走了。

俞大成这才松了口气似的瘫坐在椅子上,长长吁了一口气,问我:“我方才表现如何?”

我认真回想了一下,除了红彤彤的脸就是圆润的后脑勺了,摇了摇头,“下次继续努力吧。”

四月中,陇右的消息传回京城,边军大捷,阿恒和景将军配合一举夺回了被突厥人强占的肃州,又一路乘胜追击,救回了被突厥人掠走的杨鸿飞。如今正排兵布阵,预备展开下一轮攻势。

对此圣心大悦,在朝会上赏了景家又赏了景皇后,最后沉吟了良久才道:“四皇子正则还朝已久,朕忧心边事,一直也没给他个名分。如今边关大局已稳,让司天台和礼部择一个好日子,告祭宗庙,朕的儿子回来了。”

祭祖的日子定在五月初五,恰逢端午。绵延了一里有余的队伍声势浩大地沿着朱雀大街一路过去,当天没有肃清街道,允许百姓来观看队伍,接受万民朝拜。

所有人的目光有意无意,都落在大狗子身上。大狗子就坐在天子銮驾旁,少年人的骨架刚刚长成,还显得有些单薄,腰背挺得笔直,眉目间的紧张不加掩饰地展露出来。

直到一双大手轻轻覆在他近乎僵硬的指节上,身旁的人俯身下来,和煦笑道:“紧张了?”

不等他回道又道:“这些都是朕的子民,以后说不定也会成为你的子民,他们看你为的是将来尊你敬你,你得对得起他们的期许。”

那副蹙在一起的眉头在一双大手的包裹下中逐渐舒展开来,众人这才发现,庄严肃穆的帝王之相与身边这个半大少年眉宇间竟真有七八成相似。

拜祭太庙之后,由徐明宣读圣旨:皇四子正则流落民间,蒙先祖庇佑明珠还朝,朕心甚慰。赐封号睿王,成年之前寄养在皇后宫中,随众皇子入弘文馆读书。

至此大狗子的事才算真的尘埃落定了。

景皇后一直膝下无子,皇上把大狗子过继给她,一是成全了这么些年来的帝后情意,二也是彻底把大狗子跟景家拴在一起了。

以静制动,以后宫牵制前朝,当今圣上果然是用的炉火纯青。

景皇后在清宁宫设宴,特地点明了让我带小莺儿参加。

我花了一晚上的时间教习小莺儿宫里的规矩,换来了小莺儿的苦不堪言:“我不过是去看看大狗子,为什么要跪那么多人,磕那么多头。”

我被小丫头噎了一句,想了片刻,也慢慢释怀了,他们等了盼了这么久,应该也不希望见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彼此。真要是出了什么事还有我兜着,便随她去吧。

谁知道小丫头歇了会儿后站起来伸了个懒腰,“玉哥儿,你再教教我怎么行礼吧。”

第二天一早我刚把小莺儿收拾妥当宫里的轿子就到了,从左银台门入宫,设宴在太液池旁的承香殿。

我们到的时候殿里已经有好些人了。

小孩子满院子跑,剩下的都是锦绣罗裙,满头珠钗叠翠,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行不露足,笑不露齿,说不出的雍容华贵。

今日请的要么是宫妃皇嗣,要么就是数得上名的皇亲国戚和诰命夫人,朝中那些文武大臣们明面上各自为政,背地里有有什么拿不出手的,还得靠着这些女眷们拉笼联系。这场宴也是一样,请的是官妇,却都是做给那些稳坐家中的官员们看的。

我拉着小莺儿坐在角落里吃点心,一碟芙蓉酥都快吃完了景皇后才领着大狗子姗姗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