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旧案(第2/2页)

“一般朝臣首先威慑就不够,节度使已经是正二品官,一州刺史他们都能随意屠杀,谁还敢冒死前去。圆滑世故之人与他们狼狈勾结,刚直不阿之人又怕被他们肆意谋害,所以当时的监军人选确实犯了难。”

我追问道:“最后选的是谁?”

“徐明。”老相爷道。

“如今的内侍省大太监徐明?”我暗暗吃了一惊,没成想一个陛下御前端茶送水的太监竟有如此胆魄。

“就是他,”老相爷点头,递过来一杯茶,“当时的徐明还只是内仆局的一个管事,幽州之事发生后自告奋勇担任监军一职,陛下感怀其勇气,加官左监门卫大将军,担任河东监军一职。此人正是你爹柳俞英谋逆的人证之一。”

“什么?”我举着茶杯愣住。

“延合七年冬,徐明从西北传回急报,陈楚山集合莱阳侯,魏国公欲起兵谋逆,中书令柳俞英与他们里应外合,消息送回来了,人却没回来。直到景行止出兵平叛,才从叛军手里把人救回来。据说是从一群饿狗嘴底下抢回来的,当时人已经不成样子了,半条腿都被啃干净了。”

“怎么会……他有什么证据说是我爹跟陈楚山勾结?”

“仅凭他一面之词自然扳不倒一朝宰相,”老相爷食指在杯口轻轻画了个圈,“当时判定柳俞英谋逆的实证是一封信,是陈楚山写给你爹的,里面详细记录了陈楚山意图起兵谋反的计划,并请求你爹做他们的内应。与这封信一起翻出来的是你爹在长安城内囤地买兵的字据,以及陈楚山送来的信物。”

我呆立原地,愣了好半晌才颤巍巍地问:“这些证物都是景行止抄家时翻出来的?”

万一是他嫁祸我爹呢?

老相爷摇摇头,把我最后一点念头给否决了,“是你爹最亲近的学生洞察了这些,举证检举。”

“这个人是谁?”

“当时他在翰林院仁翰林院修撰,如今已经是朝中新贵了。他就是延合六年的新科状元——韩棠。”老相爷叹了口气,“而你爹被抓后对这些事实供认不讳,三司仅用了三天,便平了一座相府。”

我在罗汉床上一直坐到日暮西斜,房里一点亮光都不见了才又动了动。骨缝里传出摇摇欲坠的呻吟声。我忽然觉得冷得厉害,身上那些窟窿又被捅开了似的,寒风洞穿而过,呜呜作响。

“既然……”我清了清嗓子才挤出一句完整的话来,“既然证据确凿,老相爷当日又为何要提及这件事?难不成只是想由我来把阿恒送走?”

“这件案子还有疑点,”黑暗里传出一道苍老的声音,“我老了,查不动了,我想让你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