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第2/2页)

这还是楚溪客在现代时从邻居家学来的风俗。

那些有女儿的人家,不让女儿在过年这三天干活,担心往后一年都是劳碌命;也不让家中的妈妈、奶奶们忙碌,因为她们已经忙碌了一整年,未来一年还要继续忙,也就能在这三天歇一歇了。

虽然看上去有点虚伪,但男人们自小养成这样的意识,总归会对将来一起过日子的娘子好一些。

楚溪客一边和面一边如此教育云飞和云柱。

云飞到底大了些,提到“娶媳妇、过日子”这样的话难免有些不好意思,只一味扎着脑袋应承下来。

云柱话就多了:“可是,咱们家一年到头干活的本来也不是小娘子啊!”

做饭有楚溪客和云飞,力气活有云柱和贺兰康,费脑子的事交给姜纾和钟离东曦,云霄和云崖则是啥都能干一些,剩下的……

除了云娘子会抢着扫地、缝衣服,云竹、云浮和云烟三个小的,好像什么都不干啊!

楚溪客:“……”

“领会精神。”他拿擀面杖敲了敲云柱的脑门。

“哦。”云柱笑呵呵地拿着擀面杖去洗了。他脑袋上有灰尘,沾到擀面杖上就不好了。

楚溪客笑笑,继续忙忙碌碌擀面皮。云飞尽职尽责地打下手。云柱则是哪里需要往哪里搬。

长辈们也没闲着,各自坐在圆桌旁,一边聊着各地下雪的情况,一边慢悠悠地包着饺子。

云竹、云浮和云烟三个小娘子则凑成一堆,给家里的猫猫兔兔小鸭子做小领结呢!

确切说,是云竹和云浮做,云烟面无表情地在一旁看着,只在需要裁布料的时候挥一挥匕首,精准地裁出云浮想要的形状。

蔷薇小院中一派和谐。

为了照顾到每个人的口味,楚溪客做了不同馅料、不同形式的饺子。

桑桑的最爱是羊肉馅酸汤水饺。

鲜嫩的羊腿肉剁得碎碎的,加入葱丝与姜末,不添一点其他蔬菜,包成一个圆圆的肉丸,在滚水里煮开了,浇上高汤,淋上正宗的云州老陈醋和西域来的白芝麻香油,连汤带饺子吃上一碗,鲜香的味道一直暖到了心里去。

贺兰康更喜欢扎实的猪肉大葱馅。

为了让贺兰康吃得尽兴,楚溪客没用葱白,而是专门取的葱白与葱叶的分叉处,那一段往往最辣,口感也最硬实,不需要剁得太碎,和猪肉馅搅拌均匀,加上足量的酱油、精盐和五香粉,包成婴儿拳头那么大,开水下锅,中间添两次凉水,直到白胖的饺子一个个肚皮鼓鼓,漂浮起来,就能出锅了。

贺兰大将军一口一个,眨眼的功夫一整盘就见了底。

和他相比,姜纾就是风雅的典范了。

姜纾最爱鲜虾蒸饺。饺子皮需要做成透明的样子,馅料颗粒分明,有大颗的虾仁、煮熟了也不会变色的韭菜和金灿灿的鸡蛋碎。

如果要加木耳的话,则每一朵都要细细地洗上三五遍,不能留下丝毫土腥味,还要切成细丝,不然不好消化。

吃的过程也是很讲究的,蘸料分成湿碟和干碟两种,湿碟又分了醋碟和酱油碟,干碟又有不同的讲究,就连白芝麻和黑芝麻都有所区分。

楚溪客从来不是什么精细的人,但是照顾起自家阿爹就会充满耐心。

而且,虽然钟离东曦很少表达自己的喜好,楚溪客还是发现,他的口味——确切说是吃饭时的龟毛程度,和姜纾一模一样。

家里没有这个条件时,俩人也能凑合,现在日子过得好了,时间和心情也有了,楚溪客就想尽量满足他们。

更何况,看着两个大美人如同对待一件艺术品那般吃饭的样子,对他来说也是一种享受啊!

反正,有了姜纾和钟离东曦的存在,饭桌上狼吞虎咽的情形顿时就缓解了很多呢!

暮色渐沉,月亮升起来。

堂屋中火墙烧得热热的,全家人围坐在大圆桌旁,一边吃着年夜饭,一边谈天说地。

小动物们也有属于自己的小桌子,吃饺子的吃饺子,吃萝卜的吃萝卜,啃菜心的啃菜心,一只只戴着漂亮的小领结,也是欢欢喜喜在过节了。

其实饺子什么时候都能吃到,但总觉得逢年过节的时候吃起来更香。

对于从小吃着饺子过节的北方人来说,要紧的不是吃到嘴里的那一瞬间,而是包饺子这项活动可以把全家人聚在一起,彼此合作,说说笑笑。

饺子的味道不重要,要的是这样的氛围。

而这些东西会铭刻在每一个人骨血中,哪怕背井离乡,哪怕走出半生,但凡有那么一丝气味、一袅炊烟、一盏烛火亮起来,就会瞬间唤起这一刻温暖香甜的记忆。

即便在将来的人生中摸爬滚打,伤痕累累,想起这些,亦能有所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