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第4/4页)

第一个选择回崇州,有两万蓟州军守在崇州城外,山下的反贼不脱一层皮,压根进不去崇州城。就算杀回了崇州,后面等燕州和蓟州的主力军合围崇州,那也是死路一条。

长信王老谋深算,当日只撤回一半兵马,可能就是预料到过会有今日的局面,山下的一半崇州军,就是他给崇州留的生路。

蓟州已经固守,贺敬元正在调大军往崇州来,崇州若保不住,一线峡山下的崇州军,只要杀出去,找一座稳定的城池落脚,便又能东山再起。

而统领那支军队的,正是长信王的心腹大将石越。

当日为了火烧崇州军粮草,谢征故意以随元青做饵,拖住了反贼大部分兵力,最后石越拿人头堆到了山口,虽救回随元青,却也折损不少兵力,加上粮草被烧,简直是雪上加霜。

石越以为山上的燕州军没了随元青这个人质,又被困多日,早没有战意,在得知粮草被烧,气急败坏下令连攻了半月的山,奈何一线峡地势险要,生生又赔了不少兵力进去。

游荡在山下的那支燕、蓟两州的援军又是骑兵,一直在山林里转悠,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便是同崇州军狭路相逢了,那队骑兵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两条腿的步兵又追不上四条腿的骑兵,让崇州将领们气得牙痒痒。

如今山下粮草告罄,山上的燕州军防守却还是跟铁桶一样,石越也意识到自己终究是没法把武安侯困死在这山上,立下这当世奇功,很快调整了作战计划,在夜里行军,先暗中撤走一部分兵马。

强攻未果,为今之计,当然还是保存实力为上。

-

山上一下子陷入了备战的紧张氛围,樊长玉在伤病营和火头营都听到了关于这一仗的各种议论声。

驻军在不断被调往各处山口,一出大帐,就能看到军旗在营地各处翻滚,军旗下方涌动的人潮奔向指定的阵地。

所有伤兵只要是还能拿得动刀的都要各自归营,谢征自然也要。

樊长玉光是瞧着阵仗便知这一仗凶险无比,但言正身上的伤一运劲儿就刺痛不已,只怕连兵刃都拿不了,这上了战场不是送死么?

她想到言正身上那个被戳出的血窟窿,心中就焦虑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