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推恩阳谋(第2/3页)

崔家家主把自己查到的事情一说,重点在毒盐变好盐,以及好盐的定价上。

“他李二拿出白盐,撕下普通盐的市场,这没什么,哪怕是他高价卖给我们,我也能忍,然而,他将白盐定价与毒盐一致,那就是要逼死我们了。”

崔家家主眼瞳里好似有火苗,顷刻席卷成火海。

声音是咬着牙说出来的:“就连那些小世家,也在偷偷买白盐。”

其他人差点被这消息抽干力气,甚至有端坐不住的,四肢一软,靠在了案几上。

他们当然不是觉得小世家背叛了他们,本来就没有忠诚,只不过看他们和皇族哪边利益更大罢了。他们仅是从中看出了一股不妙的意味——

以往的市场是这样的。

高端市场,是他们掌握的青盐,以及西域商人的西域盐,这一部分,买家有占青盐少的世家,以及没有青盐盐池,追求奢侈品的小世家及富商,官宦。

中低端市场,是普通盐,买家有财力实在不足支撑日日吃青盐的一部分小世家,商贾,官宦,以及,大量布衣。

岩盐,是连普通盐也买不起,只能赌一把赌自己不会出事的底层百姓。

五姓七望也需要钱,他们又不是喝西北风就能过,赚钱的大头便在家里的盐铺上。尤其是贩卖普通盐的盐铺,占了他们收入的六成。

“自晋乱后,五胡乱华,十六国齐立,南北割据,足足二百八十五年的大争之世,我们存活了下来,并且借着当时时局混乱,揽地收人。”

崔家家主沉沉地述说。

乱世导致盐地大多在世家手里,他们有钱买,有部曲争,那时候没有律法,没有皇权,谁抢到了就是谁的,而盐地的重要性,谁不知晓?

隋朝太短,都没怎么收回来,就又迎来了隋末乱世。

唐朝,不是他们五姓七望吹,朝廷想要收回,没有百年功夫做不到。

——事实也是,除去建国初,大唐需要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允许盐业私营外,后来,稳定了就开始试图回收,一直收了百余年,哪怕到唐玄宗那会儿,大唐盛世,想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实行盐业官营,都碍于反对者居多,只能不了了之。直到唐玄宗儿子那一代,才彻底把私营转为官营。

崔家家主:“而现在,我们在关中的普通盐卖不出去,砸在手中,被李家那群土匪抢走了这部分收入……”

至于其他地方……开什么玩笑,商贾会放弃这份利益?三十四文一斗的上等盐,现在皇室是限购,等市场稳定下来,他们开放了限制,多的是商人低买高卖去关中之外,就算只买一两百文,也比普通盐便宜。

荥阳郑氏的家主深吸一口气,“那我们降价呢?”

“什么?”

“我说,我们的盐铺也降价,它那白盐肯定不是凭空生成的,将毒盐变为白盐,消耗的人力必然不少吧?”

荥阳郑氏家主眼里闪过狠光,“降价,降到他们白盐的成本价之下,拖死他们。而且,我们不限购!”

范阳卢氏的家主有所迟疑:“可这样,天下会生乱……”

“现在不乱,我们难道就过得好吗?之前步步退让,你看他李二如何?还不是看我们好欺负,想要撕破脸皮?天下是他李唐的天下,百姓是他李唐的百姓,与我们何干?”

荥阳郑氏家主冷笑一声,“他李二不仁,我们便不义!”

几个家主商量一下,觉得可行。

李世民如果软下来,他们也尽快收手,好让朝廷知道他们五姓七望不是软柿子,可如果李世民顽固不化,大不了就一拍两散。

他们互相约定后,各自乘坐马车回家,准备过几日一同发力,狠狠搧朝廷一巴掌。

然而,就在他们商议好的第二日,从吏部尚书升为尚书右仆射的长孙无忌,走进了崔家嫡次子的大门。

崔家嫡次子警惕看着这位李唐皇帝的心腹,皮笑肉不笑,“长孙仆射来此,有何贵干?”

长孙无忌安抚地笑着,“二郎君莫怕,某今日前来,是想问郎君,可有意向与陛下合作。”

崔家嫡次子:“???”

“让我和陛下合作?”

你长孙无忌没睡醒吧?他是崔家人!还是嫡次子!

长孙无忌先说了白盐的事,又解释:“皇家力有不逮,无法兼顾天下的盐铺,保证所有人都能维持限购,而非暗地里多卖。陛下思来想去,认为二郎君有大才,欲与崔家合作。”

说完后,意味深长地来了一句:“郎君明年便要分家出去了吧?”

崔家嫡次子瞳孔紧缩,推恩令三个大字在脑海浮现。

家族教导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观念在他脑海中徘徊。他应该嗤笑,应该对长孙无忌的话不屑一顾,把他狠狠羞辱一顿后赶出去。

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