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无所遁形(第3/3页)

——今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下乎?

青霓回忆着《史记》里张良对刘邦说的这段话,望着此刻斩钉截铁说要复国,并且深信韩比秦更好的张良,心情都有些复杂。

“嗯。”神女对此倒是并无反驳之意,“忠君爱国,本该如此。”

张良知道,神女后面肯定还有话。不过,不管什么话,他都不会动摇的。

“汝为国灭之民,愤秦天经地义。而如今六国之民皆为秦黔首,吾为大秦国师,愤然于汝害大秦之民,便也是理所当然。”

“害民?”张良垂眸,缓缓地说:“是因为我散播谣言,使民不信代田法,损害收成吗?那的确有我之过……”

“是,也不是。吾所言,是汝刺杀始皇帝一事。”

张良蹙眉,“国无君,只是混乱一段时间,然秦苛法,待韩复起,自然能令他们过上好日子。”

“只是混乱一段时间?”神女复述着他的话,似起了怒气。

张良就见神女抬手,天边射来一道光华,是星子落入她掌中,张良正觉惊诧,骤然之间,神女掌中星辰陡然升起,光华晃亮了他的眼瞳。

张良只感觉胸膛传来了一股巨力,将他往后一推,他整个人栽了下去,眼前顿时漆黑一片,周身好似坠入湖水中,不断下沉。

一幕幕画面映射进他瞳中,竟是他真的分裂了秦,复韩成功,韩与秦对立,争锋相对的场景,还不等张良惊喜,画面里陡然伸出来七八只手,将他拽了进去。

再睁眼,张良发现自己变成了韩国一户农家的孩子,而韩国的王,不是明君,也不是昏君,只是平庸,没什么值得在历史上书写的一个君王。

——就像史记里,秦末那位韩王,连些许笔墨都占不到。

*

青霓抓紧时间,飞快地给他编织梦境。

第一个梦境,他是韩国农户的孩子,因是老来子,父母对他很疼宠,上头还有三个兄长,也是非常兄友弟恭。

让他过了一个幸福的童年后,后面就植入了《石壕吏》的剧情。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他是谋圣,可此刻也只是一个无能为力的小孩子,在送走了大兄,二兄,小兄后,他只能躲在床底,眼睁睁瞧着母亲被官吏征走,可能存活,也可能就死在战役里。

因为韩国跟秦国常年交战,需要士兵。士兵如何来?唯有征役。

“你本是贵族,征兵征不到你头上,但是,平民会。”

张良才听到神女如此说完,又被迫沉进了第二个梦境中。

这回他是瘸腿的男人,征兵征不到他,膝下有一个玉雪可爱的孩子,非常亲近他。

在含辛茹苦将儿子养到十三四岁时,韩国与秦国从小打小闹,进入了白热化战争,征兵越来越勤,张良一边想着自己要如何去为韩国出谋划策,一边心里隐隐有了不详预感。

很快,这预感成真了。

征兵要把他明明还没成年的儿子征走,他据理力争,“他还不是壮丁,不能将他征走!”

官吏却说:“壮男早已全上了战场,实在征不到人,朝廷说,不成丁也可。”

儿子拉着张良衣袖,哭喊着自己的害怕,却被拉扯着带走,当儿子手指被一根根从他衣袖上掰下来时,张良眼中流出的那滴泪,几乎要灼烧了他的皮肤。

那官吏拍了拍张良的肩膀,“别难过,等到不再打仗了,就不会有这样的事了。”

天空中忽然出现了几行诗文——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又转入第三个场景。

他即将有一个妻子,还没成亲,而他也终于如愿以偿去战役中为韩国效力了。

隐约间,一句诗穿过战火,幽幽怅然。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战场无情,他意外死了,灵魂飘回故里,那个还没有和他成亲的妻子,等着他,盼着他,梦着他,却不知道他早就化为沙场枯骨。

第四个场景……

第五个场景……

青霓没感受过战乱,但是感谢那些忧国忧民的诗人,让她有大量的素材库。

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都让张良在这乱世中体会了一遍后,青霓才把他放出来。

张良踉跄着跌出来,跪坐于地,瞳孔微微涣散。

听得头顶传来一句,“如此,你可还能说‘只是混乱一段时间?’”

张良缓缓抬起头,神女那双清澈透亮的眼睛,让他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