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准备回城(第3/4页)

再拿起没啥用的扫帚,扫些浮土在这块地上面,整理整理自己衣服上的土灰,然后又若无其事地出门。

出门时门口没人,她锁好门锁,骑上自行车回家去。

等赵琼花从秦婶儿家出来时,又隐晦地扫了门锁一眼,这才离开。

她往后是再也不说亲家母矫情了,她有钱,有大把的钱……她也矫情!

她想怎么矫情就怎么矫情!

翌日。

李桂芝招呼着几个工人开始动工。

她反正没事儿干,早出晚归的,一整日就在院子里坐着。

宁渝当时的目的可不仅仅是让她去看看金子还有没在,缓解一下她的焦虑。

另外一个目的就是他妈的品味好,修整出来的屋子保准错不了。

也确实如此,李桂芝好歹也是从小在自家园林里长大,传统园林和洋楼都住过,装修个小院子的能力还是有的。

她大刀阔斧,直接让工人把那几个搭建的棚子,以及两个门房全拆了,直接新建一溜倒座房。

两个门房一边是卫生间,住的人多,卫生间就成了公厕,被糟蹋得不像样。

另一边原先是仓库,后来变成了几家公用的厨房,里头黑黢黢的,也得拆。

期间赵琼花来了好几趟,越瞧越觉得亲家母深不可测。

这一天天的,砸了一笔又一笔的钱,瓦片全换了,好几堵墙都拆了重新盖,又是刷漆又是抹腻子,甚至把好几根房梁都给换了,换了上好的香椿木来做房梁。

这一根根的香椿木,百年的都有,一换就得好几百吧,她算是长了见识。

至于盖倒座房的木头,就是杉木了。倒座房花费大半个月的时间盖好,几乎是在赵琼花的眼皮子底下成型的。

原先大门两边各只有一个房间,倒座房一盖就变成了各两个。

要不怎说李桂芝手笔大,四个房间就是四套家具,虽然只有床和衣柜桌子那些,但也得花上不少钱啊。

再有就是东西厢房,两边的厢房也是各有两个房间,她给两边的厢房都加盖了厕所。

李桂芝是怎么说的:“我孙子孙女儿回来后肯定得一人一间,他们小孩儿家家的,难不成大冷天晚上睡在被窝里,想上厕所还得出门才能上吗?就是天气暖和的时候,也怕黑啊!”

赵琼花:“……”

怕个鬼呢,自家屋子,怕什么黑。

反正别人花钱,咱不花钱的闭嘴就行,赵琼花只负责点头叫好,恨不得把亲家母吹捧得高高的,让她高高兴兴地把屋子修好。

这位是个钱多的主,撒钱跟撒纸似的,自然得捧着来说话。

李桂芝头一回发现亲家母这么会说话,寂寞许久的她展露出终于找到一个知心小姐妹的心态,恨不得把这几年憋在心里的话都给吐露个干净。

赵琼花听得那叫一个津津有味。

对于自家小妹来说,这种婆婆还是很不错的,不需要在一起住,身上还有大笔的钱,对孙子孙女更是大手笔……

一个想讲,一个愿意听,于是讲了一个月听了一个月,屋子终于翻新好。

十一月中旬,往年秋收到了这时候都进入收尾阶段。然而此刻,公社似乎在进行最后的登顶冲刺。

田里地里的活忙完后,只歇个几天,就被上阳村请去帮忙摘油茶果。再要不然,就被山羊岭和虎园请去摘橙子。

反正跟队里的驴似的,忙得没个停歇。

但好些人都愿意去,只要其他村有招他们都抢着去。

为啥呢?吃的饭好呗!

虽然没有钱,但是有油送啊!

比方说上阳村,每顿都有鸡,今天是一盆一夹就是一筷子肉的红烧鸡块,明天就是山药炖鸡汤,后天就是土豆焖鸡。

每顿还有鱼,酸菜鱼,红烧鱼,甚至还有炸鱼块,炸鱼块能让你打包带回家。

猪肉更是不缺,红烧肉小炒肉,吃的比过年都还丰盛。

那大米饭啊,他们一吃就是三大碗,蒸得香甜软糯,食堂里那些做饭的女人们说饭里是放了油去蒸的,当然香甜软糯!

上阳村伙食上好,山羊岭虽然比不上但也不差。

边忙活边补身体,一场活干下来,没瘦,竟然还胖了一两斤。

山羊岭的橙子比上阳村的油茶果要先一步采摘完毕,橙子成熟时乔茗茗尝了好几个,滋味很不错,放心地打电话让纺织厂等待接收。

乔茗茗再帮忙替山羊岭和县里运输队牵个线,请他们把橙子运到市纺织厂去,她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几天后,张桂芬来信,信上说:橙子味道甜,吃了还想吃。厂里嚷嚷着让明年多买,因为很多人没分到。

乔茗茗松口气,纺织厂工人满意,橙子的生意才算做起来。

紧接着就是自家村产的山柚油,榨十桶,就送十桶。

先是给各个供销社送,新油上市要先给咱们当地的老百姓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