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小弟下乡(第3/4页)

时间慢慢流逝,两小时后他们到达屏北县火车站。

下了火车站,被各个公社的人员接走。

乔小弟心里不停祈祷,等听到“乔为家阳里公社”之时,他彻底松口气,然后笑容就不可抑制地露了出来。

旁边同学遗憾:“我是兰花公社,咱们要是一个公社就好了。”

说完,知青们三三两两地自动结对,然后登上驴车与其他人就此分开。

乔小弟早早把行李塞到驴车最前头去,稍微数了一下,车边得有十八个知青。

因为车上都是行李坐不下人,他们这些人得跟着车走才行。

乔小弟兴致勃勃地走到前头,和赶车的人说话:“你好,我叫乔为家,是首都来的,请问这次就我们十八个人吗?”

赶车的也是个半大小伙子,有点儿腼腆,点点头没说话。

过了会儿,乔小弟又问:“兄弟,咱们阳里公社有多少大队?”

赶车小伙子比划一下:“八个。”

他想了想又说:“大队下面还有自己的自然村,就拿你去的黄庄大队来说,黄庄大队底下还有三个自然村,得看黄庄的大队长接不接收你在本大队。如果不接收,你就得去自然村里了。”

乔为家:……

好吧,原来我是去黄庄大队。

一听这赶车小哥这么说,驴车边的其他人也纷纷报名字问了起来。

乔小弟落于后头,有点遗憾,但一想反正都是在阳里公社,便又立刻精神起来。

驴车晃荡,双腿发酸,酸到哆嗦的一行人来到阳里公社。

此时已是傍晚四点半,周队长拧着眉头坐在驴车板上等。

不仅是他,旁边还有几个其他大队的队长也在等。

“怎么这么慢。”周队长有点急躁,看眼手表又放下,“回家都得啥时候了,今天村里还有事儿呢。”

宁渝心想确实有事,这时候茗茗应该是去周三叔家了吧。他也来不及赶回家做饭了,这会儿手上就拿着两个饭盒和一袋包子。

饭盒中是菜,国营饭店买的。

他和国营饭店里的李师傅说得上话,曾经闲时还和人家下了几盘棋,关系还算不错,所以今天就从他那儿买了一盒锅包肉与炒小鱼。

包子是素菜包,不过李师傅手艺不错,素包子做得也香。加上今天家里的剩饭,今晚的晚饭就吃这些。

宁渝把饭盒和包子放到袋子里,抬头远远地看到远处来了一辆驴车。

以及,后头跟着小跑的人。

从路上惊起的灰尘就能看出来,人数指定不少。

几位队长抽着烟,暗骂:“他姥姥的,公社这事儿做的总不顾别人,瞧瞧这天都要黑了,回去后得几点啊,饿得老子肚子抽疼。”

周队长没跟着骂,但腮帮子也鼓起,可见心情极其不爽。

驴车越来越近,眼见车上载着一堆行李,这些大队长气得原地跺脚。

黄庄大队长是个暴躁性子,也不顾公社干事就在旁边,直拍车板:“我们黄庄二十六人,整整二十六人!再给我来四五个,我们大队可塞不下!”

这些孩子下地不会下,但是吃却很能吃。

村里收成不错,人家即使赚的不够自己吃,你难道还能看着人家挨饿?

屁!这些人都是从城里来的小年轻,大多才十多岁,离家也可怜,还不是得他们大队补贴给知青院!

山羊岭大队的队长也急啊,急得直搓手:“这次咋还来这么多,我们队里住不下了。”

这是真的,知青院总共就两个房间,一个房间塞十人,一个人挨着一个人,都跟玉米棒子一样。

“是啊,你们得和上头说说,今年一波明年又一波,咋能总往咱们这里分?”

“谁家大队有那么多空房子,我们洋里去年的知青都分给村民家了,这是容易有矛盾的!”

公社干事忙说:“我们也没办法,都是县里安排的。”

他们这里富裕,自然得多接收。你去问县里,县里让你去问市里,市里肯定会说让你问省里去。

去省里?你能去吗,为了这么一个事儿就去省里?

再说了,如今其他省份压力都大。他们省他们市条件不错,不赶紧表现表现怎么行?

阳里公社也想过,知青多就多呗,反正怎么也能挤出粮食给人家吃。

往后没准还能因为这事儿报个先进上去,听说隔壁公社就是因为搞那什么竹编草编上了报纸,据说有订单呢。

公社干事心累,觉得自己公社的苦心这些大队都不懂。

各个大队队长一听他们这话,瞬间跟炮仗被点燃一样。

“人家给就收吗,咋能这样。”

“住不下就住公社,你们公社自己接收!”

“是啊是啊,再来我们队都得建房子里。哎对了,周队长,你们村的窑厂能给我洋里烧一窑么……”

周队长还没回答,正想哭穷说自己村里都不够,手臂就忽然被宁渝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