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村中秋收(第3/4页)

村里所有人似乎都在启动加速模式干活,可天天又盼着秋收快点过去,心想日子怎的如此慢呀。

但当割完最后块田野的稻谷之时,所有人松了口气,回首一想却又觉得时间飞快。

11月18日,上阳村秋收完工。

这是一年里最后的农忙时节,在开始之时身着短衣,几天后身着长衣,结束时竟然都要穿上毛衣或棉衣了!

稻子收割完毕,再把它晾晒几日,宁渝的活就彻底做完。送稻谷去粮站是村里其他人的活,他还没啥资格去呢。

秋收结束的那天是天气晴朗的一天,微风徐徐也不冷,反倒吹得人惬意至极。

清晨。

宁渝赖床,不肯起来,躺在软乎乎的棉垫上,身上盖着的又是刚打完的新被。

他不起乔茗茗也自然不会起,窗帘没卷,房间就跟晚上一般。乔茗茗枕着宁渝的手臂,宁渝另外一只手便攀上她已经微凸的肚子。

此刻,夫妻二人心有灵犀地都在猜性别。

乔茗茗:“你说这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

宁渝沉思:“我不知道,但我觉得你这次怀孕和上回不同,估计是女孩儿。”

乔茗茗眼睛熠熠发亮,转个身面对着他:“衡衡觉得是妹妹,你觉得是闺女,我觉得也是。”

她又问:“你想好名字没?”

宁渝摇摇头:“还没想好。”

“为什么,当年衡衡才三个月呢,你就想好名儿了。”

她是个取名废,真真的取名废。

衡衡先前还不叫衡衡,乔茗茗拿到取名权时想半天想了没啥含义又霸总味十足的名字出来,最终被她妈无情地给剥夺了,说要她取的难听得不行,交给宁渝这个大学生取。

行吧,她无所谓。

反正她妈对宁渝有学历滤镜,一向以家里有位大学生女婿为荣,恨不得把家里的几个侄子侄女的名字都给改了,让宁渝重新取个。

后来夫妻俩成宿成宿的翻阅字典和书籍,最终一起定下“可衡”二字。乔茗茗心累得慌,这回说什么也不取了。

宁渝抱紧她说:“我总觉得这个孩子生得要比她哥哥艰难些,当年衡衡出生后家里的条件多好啊,她如今能有十分之一就不错了,所以名字得取个好的。”

乔茗茗:“……”

再好也不过是个名字,能好到哪里去呢。不过也只能这样了,委屈你啦宝宝。

两人赖床赖得真舒服。

聊完天又闭上眼,细细感受了新棉被的柔软,才依依不舍地起床。

乔茗茗边起床边感慨:“往后我们每年都得把棉花拿去弹一次,舅爷到底找谁弹的,弹得可真好,盖着好舒服哦。”

像躺在云朵中,软软的,又不重,让人恨不得在被子里滚上好几圈。

宁渝想了想:“好像是公社上的一个人,就是包子铺的隔壁那户人家,是个五十来岁的老人。”

“哎,不管了,往后再问问舅爷吧。

不过棉花也真不耐用,我原本以为八九斤可能都够,没想到要十二斤,衡衡的才是八九斤!这里过冬太艰难了,首都冷归冷,但是有暖气,被子反而轻许多。”

乔茗茗当时得知后嘴巴吓得合不拢,人懵得都没反应过来。

还好唐际秋又帮忙买了二十斤,乔茗茗的几床厚褥子这才没有半路夭折。

如今他们鸟枪换炮,大床和衡衡的床都换上晚上热得要穿短袖睡觉的被褥,再也不要怕半夜冷得哆哆嗦嗦爬起来找厚衣服盖了。

不过可惜的是棉花所剩无几,唐际秋也很难再搞到,只能让宁渝去找舅爷帮忙购买。

起床,窗帘卷好。

阳光照耀进来,推开窗户冷风直灌,哈口气仿佛都出现了白雾。

衡衡这小孩儿很会睡,既然没醒两人便也没叫,直到要吃早饭时才把他喊起来。

宁渝快速吃完饭,准备和周三叔一起上山看看山葵的情况。

同时找找答应了茗茗的蜂巢,因为先前一直没找到,后来又要秋收,便一直拖到现在。

他上山了,乔茗茗在干啥?

她掀开堆放在驴棚草料间的砖块,用手碰碰,总觉得已经到达可以烧的程度了。

就在乔茗茗考虑要不要让宁渝干脆先试烧两块之时,门口传来敲门声。

“小乔,小乔在家吗?”

是周苹果和程芸芸在喊。

乔茗茗赶紧出去开门:“在呢在呢,你们咋来啦?”

两人走进门,笑笑道:“今天赶集没在村口看到你,我们就好奇来看看。”

乔茗茗把竹椅从屋里搬出来,放在院子中的太阳底下:“前段时间累得慌,没什么要买的就没去。你们呢,也没去?”

两人点点头。

程芸芸在爹妈那里还是孩子,周苹果又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当家做主。

去了干啥呢?

想买又没钱。

无论什么年代,一分钱总能难倒英雄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