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第3/6页)

和王秀有相同想法的人很多,章墨远给的说法都是一样的,要找全村人一起做。

有些性子急的就和王秀一样,急匆匆地赶回村里去了。

*

王秀心里一片热烫,满脑子都是吃上自己田里的白米的场景。

一回村她就往村长家跑,连个打停都没有。

半途被人拦住,“秀啊,你急匆匆地往哪儿去?”

王秀喘着气道:“我去找村长说点事。”

“说什么事啊急成这样,早上你不是去嘉禾村了,该不会是咱们的猪肉出了什么问题吧?”

王秀摇头,“不是,是田的事。”

那人懂了,“嘉禾村围海造田那事吧,别去了,已经有人过去了。”

心热的人不只王秀一个,刚才就有几个人去了村长家说这事。

王秀立刻急道:“婶子,村长怎么说的?”

被她叫婶子的妇人叹了口气,“我在门口听了一耳朵,村长没答应,说是嘉禾村那苗瞧着不对劲,估计最后就是白忙活一场。”

王秀皱眉,“怎么会呢?”

“怎么不会?你忘了,村长的女儿就嫁到了鄞州去,据说那姑爷家里种了一辈子的田,上回他来的时候去嘉禾村看过,这话就是他亲口说的,还能有假?”

王秀愣住,但她只动摇了片刻就清醒过来,“婶子,围海造田可是章秀才和言哥儿牵的头,听说不光县令,连咱们袁州的知州都点头了,这么多大人物都同意,怎么可能白忙活?”

婶子傻眼了,她觉得王秀说的有道理。

章秀才、言哥儿,还有县令和知州,加在一起还能敌不过村长家姑爷?

“你说的有道理,走,婶子和你一道进去。”

“好。”

王秀进去的时候刚巧撞见前头的几个人出来,他们一见王秀就摇头,垂头丧气道:“别去了,村长不同意。”

“我再去试试。”

听她这么说,几人便重新燃起了希望,跟在她后头又回去了。

村长无奈道:“怎么又来了,都说了此事不要再提,他们嘉禾村胡闹得起,我们宛谷村闹不起。”

王秀眼珠子转了转,凉凉道:“真的不行吗村长?我刚才回来的时候瞧见盐信村和泥阳村的人都回去了,要是周围几个村子都做起来了,就咱们不做……”

村长表情立刻严肃起来,做不做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不能被周围几个村子给比下去。

王秀打铁趁热,继续道:“我今日听言哥儿说了,他们的稻种就是海稻,海稻本身就是要比寻常的稻高一些,这是正常的,我瞧着言哥儿和章秀才很有信心呢。”

村长面色又严肃了几分。

片刻后他抬眼去看王秀,犹豫道:“盐信村和泥阳村真像你说的那样?”

其实王秀根本没瞧见,但她还是一脸严肃地点头,“真的。”

“村长,章秀才他们前头可是忙活了大半年啊,咱们要做的话也得抓点紧了。”

跟王秀一道进来的婶子给她帮腔,“是啊村长,咱可不能落在人后头。”

村长想了一会儿,神色凝重道:“你们先回去,我再想想。”

王秀走之前还留了一句,“村长,时间不等人,您考虑的快一些。”

“行了,晓得了。”

当天盐信村和泥阳村都发生了类似的事,几个村长都在观望,就看谁先动。

而嘉禾村这边依旧忙的热火朝天,整整七天以后才全部结束。

林言站在田埂上,放眼望过去,满眼整齐的秧苗,一阵海风飘来,所有的秧苗都往同一个方向晃动。

“真好。”

章墨远站在他身后,闻言轻轻地笑了一声。

林言转头看他,问道:“第一波追肥是什么时候?”

“还有几日。”

“嗯。”林言朝海边看了一眼,提醒道:“若是涨潮,或者刮大风,海水跑到田里来,一定要及时换水。”

章墨远点头,“好。”

两人继续往前走,一边走一边说话。

林言笑眯眯地开起了玩笑,“现在就等六七月份了,你估算一下咱们的水稻产量?就拿这块下等田来举例好了。”

章墨远也很配合,他想了一下,一本正经道:“300斤?”

林言:“……”

章墨远笑了一声,“和你说笑呢,可能一百多斤吧,等穗子结出来预估的会准一些。”

林言点头,先前那几个袁州的庄稼汉来的时候,他让章墨远问过,寻常的稻田大概的产量就是每亩一百斤到一百二十斤的样子,若是田肥一些会多,但也多不到哪儿去。

如果他们这里的下等田都有一百斤,那他们就是大大的成功了。

两人慢吞吞地把所有的田都看了个遍,章墨远在他的地图上又记了不少东西。

看完以后两人一起回家去。

林言现在身子恢复的很不错,体力正在慢慢回到生娃之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