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第2/2页)

对此,太皇太后心里多多少少是有些不舒服的。

再加上她从这些高位妃嫔的话语中,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怨念,让她觉得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一直平静的后宫肯定要出事。

所以,在康熙清晨又过来给她请安的时候,太皇太后拉着他的手,和颜悦色地开口道:“皇祖母知道你喜欢徐贵人,但是到底不能恩宠太过,让人说了嘴,你这不是护着她,而是在害她,明白吗。”

原本还想着给溶月晋升位份的康熙,在听到太皇太后的话之后,心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这是几位高位妃嫔趁着侍疾之机,在太皇太后跟前嚼舌根了。

康熙心里顿时有几分不悦起来。

但是呢,面上却又不能表现出来,更不能在太皇太后面前,明目张胆的开口维护徐贵人。

“是孙儿的错,没有考虑周全就行事,只想着徐贵人身子不好,辛辛苦苦怀上龙胎,却差点滑胎,心里担心之余,做事情难免急躁了些。”

“其实,孙儿也没有其他想法,最近两年后宫一直无子嗣诞下,便想着无论如何都要护着徐贵人生下这一胎,此事是孙儿考思虑不周,失了分寸,让皇祖母在病中还要跟着一起操心,倒是孙儿不孝了。”

康熙一开口便先将此错揽到了自己身上。

再加上太皇太后现在还在病中,他肯定是不能跟她唱反调,惹老人家生气的,也只能先顺着再说。

听到这些话,太皇太后心里就跟明镜似的,知道康熙这都是为了维护徐贵人,才会如此说的。

只是康熙认错态度太过良好,她一时还真挑不出出什么错来。

只能叹了口气道:“皇帝知道错了就好,后宫之事虽然不比朝堂大事,但也牵扯甚广,你日后做事之前,定要思虑周全了再做。”

康熙虽然对这话不是很认同,毕竟他真的没做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只是对一个小贵人好了一些而已,实在牵扯不上朝堂大事。

但是作为孝顺听话的好孙子,他还是点着头一副很认同道:“皇祖母教训的是,孙儿记下了。”

太皇太后微微点了点头,像是认可了康熙的说辞,只是心里到底是如何想的,也只有她自己最清楚。

如此,这场微妙的祖孙谈话,就在二人有意的退让和演戏下,结束了话题。

……

从慈宁宫一出来,刚刚面对太皇太后还算温和的康熙,浑身气势陡然一变,一股冷厉气息扑面而来。

见此,梁九功心里咯噔一下,知道康熙这是因为太皇太后的话,心里不愉了。

“万岁爷。”他轻轻唤了一声。

康熙回过神来,又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这才朗声吩咐道:“回乾清宫!”

“嗻!”梁九功应声。

然后挥了挥手,让等候在旁的抬辇太监赶紧上前,康熙迈着大步坐了上去。

御辇很快被抬起,向着来时的路行去。

回到乾清宫之后,康熙直接找到自己先前书写过的一张宣纸,只见纸上面写着熙、淑、懿、昭、婉、锦、珍等封号。

说实话,这几个封号,随便拎出来一个来,那都是鼎鼎好的封号,现在却一下子写了好几个。

康熙看着自己亲手写下的几个封号,心里一阵后悔。

后悔当时只顾着担心徐贵人所怀的龙胎,没有立即下旨给她晋升位份。

等到闲下来,想起此事的时候,又开始纠结给她选哪个字做封号最好,想了两三天,这才选了几个不错的封号。

只是还没等他定下来,到底用哪个字给她做封号呢,现在太皇太后的一席话,就让此事直接化为了泡影。

康熙心里一阵郁闷。

想到自己之前为了给她一个惊喜,并没有将此事提前告知于她,他心里又是一阵庆幸。

庆幸没有先给她希望,然后再让她失望。

说实话,康熙很怕看到溶月那充满失望的小脸和眼神,总让他心里不自觉的生出几分愧疚来。

现在这样也好,她至少不知情,自然就不会满怀着希望。

康熙想着心事,不知不觉中,就将宣纸揉成了一团,欲张口让梁九功处理了。

只是最后到底没有舍得,他又重新将已经被揉的皱皱巴巴的宣纸展开,然后用手一点一点的捋平展。

心里暗道:还是留着吧,总有一日会派上用场的。

对所有事情心知肚明的梁九功,怕康熙再次触景伤情,赶紧上前,从御案上小心翼翼拿起这张宣纸,放置到旁边的盒中收了起来。

见此,康熙没有阻止,算是默认了梁九功的做法。

至此,徐贵人晋升之事,便直接胎死腹中,无疾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