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第一更)

平安夏雨夫妻两个带着丫鬟还有侍卫, 一共十几个人拿上银子就打算去采购物资,正出门,谢继宁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情。

“平安, 你们多拿点银子,然后换上一筐铜板里来,咱们当天做工,当天结账。”

宁州混乱,就连知州大人的官舍都乱成这样, 只怕知州的公信力也不大,通判同知只手遮天。

谢继宁记得自己在翰林院找到的相关资料上,通判是闽地人,名叫赵宏中, 三甲进士出生, 已经在这个地方十多年,这些年,知州换来换去, 倒是这通判,同知一直没有换。

通判还一点记录, 同知就是一个名字马永生,福宁县人, 其他的竟然没有太多记录, 足可见朝廷对闽地的掌控之若。

看着平安和春雨几人走了之后, 转头见下属们都眼巴巴的看自己, 谢继宁轻松的笑了笑:“大家都忙起来, 有我在,不用担心。”

宁州的形式严峻,一眼就能看出, 谢继宁知道,自己是这一群人的主心骨,要是自己的情绪不对下属们就更慌乱,所以努力放轻松。

果然,看谢继宁轻松有信心,大家都轻松下来。

“大家先休息一下,青木,青竹你们几人将这整个院子的现状记录一下,就是有几块板子也要记,这是‘官舍’,按照相关的制度,这应该是朝廷帮忙维修,咱们记下来,之后我自然有办法。”

宁州这么大的一个官府,衙门没钱,谢继宁注意到录事还有主簿说的是没钱,而不是说没有多余的修官舍的钱,宁州已经到一个很危险的境地。

几个人赶紧拿出笔墨来将这些一一记录,所以当陈冲山带着几个商家来的时候,就见谢继宁在地上盘腿而坐,其他的下属在忙碌。

重要的是有五六个人竟然都是拿着一块板子,手里拿着笔,在写字。

宁州的读书人少,几个官员自然是识字的,但是下面的小吏们就直接不识字了,新任知州大人带来的下人,竟然识字。

这场景看的几个商人心里都留下深刻的印象,一边下意识的记在心里,一边行礼。

“你们来了,陈大人,你来的正好,在我这几个下属记录的知州官舍情况书上签字吧,证明一下,这衙门我来的时候,有这些东西。”

陈冲山战战兢兢的走过去,这知州官舍这样子,作为在衙门办公的他自然知道情况,一旦追究,牵扯出来的人就不少。

但是陈冲山不敢拒绝,只能在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只能颤颤巍巍的留下自己的名字还有印。

谢继宁则是问起来几个商人:“几位都是做些什么生意的,有那些东西,这价格如何。”

“回大人的话,我家姓钱,做些木材生意。”

谢继宁见几人之中,他当仁不让的先开口,就知道他家的生意应该做得比其他家的大,心里默默的记下。

面上却只是微笑的道:“钱掌柜的。”然后看向其他人。

“回大人的话,我家姓孙,这需要用到的石材,台阶,我家都有。”

“孙掌柜。”

“回大人的话,我家姓李,家中做瓦窑瓷器。”

“李掌柜,”

“……”

介绍完成之后,谢继宁才说道:“陈主簿应该和你们说了,本官需要修这个官舍,你们各家出材料,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几人连连点头,谢继宁笑着说道:“你们不用紧张,本官初来乍到,想和你们说说话,这府邸里面桌椅板凳都没有,大家不如就像我一样直接做在地上吧!”

几个掌柜的身穿的都是丝绸衣服,或者锦衣,正犹豫,见谢继宁身上穿的更是难得的上好绸缎,还有云锦衣衫,只能一咬牙,像谢继宁一样盘腿坐在地上。

“钱掌柜,你家做的木材生意,这都有那些树材啊!这树材如何。”

钱掌柜说起家中木材来,颇为自傲,笑着说道:“本地杉木、松木、柏木、柚木、榆木都是上佳,我家中木材都是从自家山林采来,钱家养着数十木客,杉木都销往福州,福州造船都会用到宁州的木材。”

“哦,看来钱掌柜家生意做得不错,这木材这么多,这运送是一个大难题啊!这力工怕是不好找。”

“大人,宁州这力工多得很,需要的时候,招呼一声,多得很。”

谢继宁心中一沉,宁州不是码头或者什么交通要塞,因为海上闭关封锁,禁止外贸,宁州应该是种地为主才是,这么多闲下来的人,只怕宁州的土地有问题。

“本官正要修宅子,这雇工工钱价格如何,会不会很高。”

“闲时二十来文,忙时三十多,四十也有。”

不说和京城,就是和怀安县比起来,都有不足,谢继宁心中记下,打算等平安春雨等采购回来,根据物价来看。

谢继宁接着问起来这几家掌柜的各种其他的情况,从而对宁州一些方面形成一个初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