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第二更)

谢如方一边自己动手把皇帝赏赐的东西装起来, 左一层右一层的包好,一边笑着说道:“你中状元这样的好消息,还等不到我回家, 就要传回去。”

“倒是这状元碑我赶紧回去看着,要赶紧弄出来,等三个月之后,你回家的时候,就能全部弄好。咱们好好的庆祝你考上状元。”

大盛王朝的规矩, 考上举人可以立一个牌坊,中状元同样的道理,而且状元的牌坊更加的大,更加的精美, 一些举人不能用的雕花装饰, 状元都可以用上。

谢如方在京城听人说了关于状元牌坊的事情,心里早就想好了要好好的给谢继宁建这个状元牌坊,状元碑, 毕竟这是传给后代子孙的东西。

谢继宁的举人牌坊在谢家湾,往来的人都要敬谢家三分, 如今状元的建好,谢家将会是怀安县第一家, 就算是济州府城的大户人家都要给谢家面子。

谢继宁知道谢如方对这个很重视, 应该说这个世界的人都重视, 在这个世界久了, 谢继宁也很重视了, 刻碑立传,是所有文人的追求。

谢继宁也很期待自己的状元碑可以留到后世,很多很多年之后, 还能有人见到这个碑刻牌坊,还能记得自己。

谢如方走了,带着永安帝赏赐的东西,兴高采烈的回家了,谢继宁也迎来了自己的上班生涯,开始进入翰林院学习。

才进入翰林院,几人没有见到翰林院的老大,只是在翰林院编修的带领之下,和姚绪方,王弘绪三人一起基本的认识了一下翰林院的办公场地,要做的事情,就结束了在翰林院的第一天。

第二天,三人就被安排在角落里面整理古籍,整理资料,资料又脏又乱,还缺页少字,谢继宁只能耐心的修补古籍。

第三天又是同样的事情,谢继宁尚且还能耐心的将资料整理,王弘绪就已经忍不住了。

因为翰林院的大家都不说话,除开将资料抱来,其他时候,老人都只和老人说话,要问什么,也是爱答不理。

新的三个被孤立了,三人都知道是下马威,但是前面都还在打马御街,如今就被压下,一下子心绪难平。

下衙之后,三人约着一起吃东西,谢继宁请,其他人,太白楼掌柜看到谢继宁的时候热情得很。

“前些年公子来太白楼吃饭的时候,我就知道,公子不凡,没想到,今年的新科状语竟然是公子,难得公子来给我家捧场,今天我请了。”

谢继宁笑着说道:“多谢老板,还是老规矩,将招牌的那些菜都上,请的话,之后有机会再让老板请,今天就不用了,我老早就答应了文兄的。”

掌柜连声答应,赶紧将几人请到包间,赶紧上菜。

大家借着酒都说了自己进入各自部门的事情,总之,下马威是普遍行为,要么是冷板凳下马威,要么就是许多事情都要做的下马威,各种杂事,小事。

谢继宁只能多加劝阻:“没有白做的事情,多做点就当锻炼自己,学会了之后做事情也能游刃有余,至于咱们三个,这都是因为在翰林院不熟,等到熟了就好。”

吃到一半的时候,门外守着的青竹提醒,然后掌柜的笑着走进包间:“谢状元大人,这是小店珍藏了十年的梨花白,是大师傅精心酿造,总数不多,也是我太白楼的镇店之宝,我特地拿来你尝尝。”

文景逸笑着说道:“好你个掌柜的,我来你家这么多次,你可是从来没有说过这酒。”

掌柜的笑笑不说话,谢继宁说道:“掌柜的是有什么需要吗?”

太白楼掌柜已经和谢继宁打交道好几次,知道谢继宁的性格,干脆直接的说道:“久闻谢状元的字是一绝,还请谢状元为我太白楼留下墨宝。”

谢继宁笑笑答应道:“掌柜的拿纸笔来罢!我们这状元榜眼探花传胪进士都在,你家的纸笔不好可是不行啊!”

掌柜的大喜,赶紧去将纸笔拿来,本来他以为有谢继宁一个的就够了,没想到谢继宁替他说话。

谢继宁微微思考落笔写下一副对联:“酒后高歌,听一曲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茶边旧话,看几许星轺露冕,从海上南来。(1)”

旁边的几人也都各自留下墨宝,有对联,有诗着,都根据自己的特长来,高兴得掌柜的又送上几份招牌菜,还在几人走的时候送上礼物。

第四天,编修才将一堆资料书籍放在谢继宁的桌子上,就听到有小太监来传永安帝的圣旨。

“圣上口谕,着六品编撰新科状元到华盖殿御前讲经学。”

谢继宁上前行礼,打招呼。

小太监笑着说道:“谢状元,请。”

“这位公公,请。”

在翰林院的众多官员的注视下,谢继宁在上班的第二天,就要去御前讲学去了,都不用翰林院学士推荐的,就直接被皇上宣召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