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每年的大年初一都让谢继宁感觉到无聊, 就算今年也一样,今年比起往年来,也只是多了一些好吃的而已, 别的并没有什么区别。

因为板桥这个地方传统认为大年初一发生了什么,这一年就会发生什么,所以要求大家在大年初一都要高兴,说吉利话。

家里还将菜刀砧板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就收好了,大年初一的这一天不能倒垃圾, 不能泼水,不能将家里的任何东西扔出去,扔了就是破财。

所以干脆大家都闭门谢客,好好休息, 因为这一天如果破财了一年就会破财。

对于这种情况, 谢老三的说法就是:“大兴正月的,我不要人家的东谢西,不破人家的财, 但是我们家的财也不能被破。”

所以大家都无聊的度过了一天,在谢继宁的认知里面, 过年是要放假的,所以也不愿意在大年初一学习, 就和谢继平他们玩了一整天的跳格子, 讲了一晚上的故事。

索性大年初二就完全不一样的风格, 大年初二走亲访友, 嫁出去的女儿都回娘家拜年, 谢家的婆媳几个更是一大早就忙活开了,早早的就准备了新衣服,计算好了礼物。

李杏花爹娘都已经不在了, 她当奶奶之后,好几年没有特地的在年初二去娘家拜年了,而是将日子退后,年初二都留在家里等谢继宁的姑姑谢茶儿。

今年,李杏花一早就打算就在大年初二回娘家,李杏花想,自己家过去这一年发生了这么多的喜事,不趁着大年初二回家回家好好说道,什么时候说。

谢老三不解的看着李杏花:“你今年怎么想着大年初二回娘家,等茶儿夫妻两个来了,你们都不在家。”

李杏花想了想,也不正面回答谢老三的问题,反而吩咐几个儿媳妇:“你们回娘家,都回来早一点,吃完中午饭就回来。”

李麦穗三人心里一阵委屈,茶儿嫁得远,来一次不容易,每一年都是在娘家住一两天才走,而她们都是当天去,当天回。

往年有李杏花在家,几个儿媳妇都是在娘家待到晚上才回来,结果今年一下子就变了,几个人心里一下子接受不了。

李杏花见状说道:“你们回家的的礼除了之前给你们的,我又重新准备了,这些糕点都装上带回去。”

三个儿媳妇一阵心里高兴,本来今年的礼就已经是往年的几倍了,再带上这些县城里面才有的糕点,回娘家不仅仅实惠,面子上又好看。

李麦穗想,自己和婆婆去的是一个方向,婆婆什么时候回来,自己就什么时候回来就是了,也就不说话了。

谢继宁二婶杨氏连忙笑着保证道:“娘,你放心,我一定吃过午饭就回来,我和三弟妹一起回去,一起来。”

孙氏也连忙说道:“娘,让孩子他爹赶牛车去行不行,这样祥哥儿他们不用走路,也要快一点。”

谢老三道:“今天天气好,赶着去,牛一早我就已经喂过了,既然去就都去,我也去孩子舅舅家走一走,茶儿家远,按往年来说已经晌午才能到咱们回来早一点就是。”

谢老三心里暗暗的想,之前没有想到这一层,我今年可要好好去他们李家摆摆阔,那么多年,在他们李家是低一头的,因为没让他们李家的姑娘过上好日子。

杨氏和孙氏虽然是不同的姓,但是其实是在一个村里长大的,所以两家一起就喜笑颜开的出发了。

谢继宁带着妹妹谢珍珠,李麦穗抱着谢继田坐上牛车,谢老三感慨道:“咱们家还是要想办法买上一年骡车,马车是暂时不敢想了,还是骡车好啊!”

李杏花笑骂道:“你当真是不满足,咱们家这个牛车才买了多久啊,之前的那些年,那次不是走路回娘家。”

“还是托宁哥儿师父的福,接二连三的买了牛,不然,咱家的地都是用人挖的,腰都弯断了都挖不完,那像这几年,咱们家那些坡地都捡起来种上了。”

谢如方牵着牛,笑着说道:“人怎么能满足呢!可不能满足,刚刚有宁哥儿的那年,我想的是多种点地,每天捡点石头,准备好建房子,以后给宁哥儿娶一个媳妇,让他成家立业就够了。”

“那日子过得有什么劲儿,反倒是咱们家大着胆子让宁哥儿读书了,我这每天操心的就是要想办法挣点钱,多苦一点,让宁哥儿读得上书,他出息了,我这一辈子也值得了。”

谢继宁一本正经的说道:“爹爹,你才25岁,你还年轻,不该把所有的希望放在我的身上,应该自己有自己的事业。”

李麦穗说道:“我和你爹把你养好就是最得脸的事情了。”

谢继宁想,自己家老爹第一次去庙会做生意的时候是非常紧张的,后面习惯了也越来越好了,这些年成长进步得很快,一点也不是当初青涩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