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革命作家(第6/6页)

冷梅瘦弱成那样,走两步就要大喘气,说句难听的,万一死了呢。

万一两国关闭外交,冷梅会不会临死都见不到母亲一面,届时她不就跟胡茵一样,闭眼都闭不安生了嘛。

冷峻呼吸猛的一滞。

姐姐不愿意父母操心,病的事就一直不许他说。

但要像陈思雨说的,万一姐姐撑不下去,没了,他如何向母亲交待?

今天晚上的夜班是何新松带队,冷峻打了声招呼就说要回城。

“今天又不发班车,五十公里呢,你咋回,开飞机?”何新松问。

按理,明天一早发班车,回本单位汇报,开会学□□结一周的任务的。

冷峻说:“跑步回去就行了,正好抵销晚上的训练任务!”

因为纪律原因,在训练场无法向国外打电话,或者发电报的。

但部队邮局的电报台是24小时开放的,他回去亲自给母亲发个电报吧,4个小时电报就能传到苏国,也许在口岸完全关闭之前,他母亲梅霜女士会下定决心,回来呢。

不管陈思雨是要带什么,由人来带,总比邮寄要快得多,这不正好一举两得。

望着冷峻远去,何新松觉得匪夷所思:“咱冷队见钱眼开啦,去收房租的?”

为了几个房租钱,他今天晚上要跑步几十公里?

……

依旧是在区公安局。

公安们很熟悉陈思雨了,见她来,都笑着向她点头。

但陈思雨隐隐觉得有点不对。

因为审讯室里并没有被扣押起来的罪犯,反而站了一大堆人。

领他们进门的男公安解释说:“冯慧的弟弟冯世宝目前在东北的钢厂上班,还没有被羁押回来,但是你放心,他对罪行已经供认不讳了,人,也已经在火车上了。”

冯慧的父母都来了,她妹妹冯竹,弟媳妇葛大娣,还有她妹的儿子,弟弟家的几个孩子们,呼啦啦的围了一大堆。

陈思雨先看冯父,这件事必定有个主谋,在原身的记忆里,冯世宝是个畏畏缩缩的妈宝,没那个魄力,她以为主谋会是冯父。

但冯父面色焦黑,胖乎乎的,看起来也不像个有心机的。

至于冯慧,三天时间头发白了一半,已经不成人形了。

倒是葛大娣和冯竹俩瞧着还挺精神。

祁局长,方主任和那位虎彪彪的张团长,以及陈刚等人都在。

陈思雨已经看到东西了,是一张老式竖纹的,泛黄的纸,一看冯家人就是准备好了要好好保存个几十年的,因为他们甚至把它用纱布背书,装裱过。

祁局长上下打量:“上回的《国际歌》法蓝西文原稿就是文物了,这东西更是文物中的文物,小伙子,你母亲可不简单,非是一般人。”

方主任则说:“东西我们已经找着了,恭喜你们,完好无损,但是如何证明胡茵就是古月,古月就是胡茵,这是个问题。而且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在解放前,有一位革命作家的名字叫古月,思雨应该懂得,知道萧红,冰心吧,她们都是作家,但作家用的笔名跟本名是不一样的。”

拿出一大沓解放前的老报纸,他又说:“根据革命作家古月先生在报纸上的署名文章,我们有理由推断,这架飞机是他捐的。”

冯家人一个个的,眼珠子滴溜溜的转着,尤其葛大娣,一副飞机虽然不是我们捐的,但也不是你们,你们也领不到功劳的嘲讽劲儿。

陈思雨一笑:“我知道呀。以及,古月不是先生,而是女士。她,就是我继母胡茵。”

作者有话说:

戳戳手指,留个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