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府宅(第4/46页)

他自然是不知道的。等沐晟再从萧颜的口中得知,就算他再恼怒她的刻意隐瞒,事分轻重缓急,大战当前,他也会暂时放下一切不予深究。这就是她宁肯过五关斩六将地来元江,却没有在最初告诉沐晟的原因。这样一来,不消她任何解释,事后,所有人只会认为她瞒住的是锦衣卫这个身份,而没人会对沈家小姐的真实性上心,同时,也顺理成章地掩盖了她此行针对沈家、针对黔宁王府的真实目的。

朱明月到底是太过清醒,走每一步时都留有余地,都经过谨慎严密的计算。

萧颜显然有很多话想要问她,一时又不知该从何问起,好半晌,才有些艰难地问道:“那么,沈小姐的这趟元江府之行……”

“小女不远千里跋涉到此,便是为了那氏而来。”

萧颜又是一怔,这势在必行的话里,究竟包含了多少含义?不由道:“沈小姐可知,届时大军兵临城下,就算是王爷也没法救你!”

少女的目光淡而沉静,“小女知道。可小女还知道,除了小女的兄长和那二十几名商贾,已然成为黔宁王府的掣肘之外,届时你们还会遇到另一个无法克服的难题,而那个难题,足以使这次倾尽西南边陲兵力的剿袭行动,功亏一篑。”

朱明月跟萧颜进行了一次深谈。

萧颜说,她或许是第一个让沐晟悔不当初的人。

那个骄傲的男子若是知道她能一路来到元江府,若是他知道她的身份,不管她是否身负皇命,他都会亲自在武定等着她。可谁又能料想到,原来在沈家小姐的元江府之行背后,藏着这么深的因由。萧颜一向自诩为算无遗漏,竟也没想到,当日曲靖大宅中那个心智早熟的少女,会是这样一个人物。

而他最初笃定自己能够帮助沐晟拦下她的想法和打算,在这样的谈话之后,全然失去了立场。他的心里有些惘然也有些复杂,同时更隐隐有种感觉,在这场与元江那氏力量均衡的较量中,或许会因为沈家小姐的加入,充满了无限变化与可能。那么沈家小姐的到来,对云南十三府、对黔宁王府来说,究竟是意外,还是巧合?

翌日,当晨曦的太阳落在雪山的顶上,朱明月在彝族侍卫的护送下,离开了永德大雪山。

从高高的山麓往下,能眺望到一衣带水的澜沧江。雄踞壮阔的横断山脉,隔出一道源远流长的江水,深谷间是参差不齐的大岩石,岩缝还间或开着桃花,笼罩着晨曦淡淡雾霭的宽阔江面,一汪澄碧的江水蜿蜒地往南奔流。

这条西南边陲最大的河流,从巍峨的唐古拉山发源,流经青海、西藏、云南,上游是冰川和永久积雪,中游穿行于高山深谷,下游湖沼分布,一路哺育了彝族、白族、纳西族、摆夷族、佤族、苗族、瑶族、哈尼族等二十多个蛮族居民。不同的民族同饮一江水,相互依存,相互融合;同时也描绘出三江并流的灿烂文明和独特风土画卷。

朱明月俯瞰着奔涌不息的江流,视线又逐渐地望向对面山巅,终年不化的积雪在阳光中若金山灿灿,断面岩层滚石阵阵,愈加显得险峻而大气磅礴。元江府,就坐落在这山川江域的径流两岸,摆夷族人又称其为“南兰章”,意为百万大象繁衍的河流。据说城内的各个村寨和村落在山间盘旋错落,坐拥险滩深谷、平川冰峰,更有沼泽遍布,地域辽阔,景致万千。

从永德县到镇康,再到孟定县,一路往南经过神秘而古老的沧源崖画,再往前便是直通元江府的一段少有的官道。

这一日,是六月初三。

晌午的太阳已然烈烈暴晒,刺眼的阳光照耀着这片尚未开化的土地,也照耀着这座洪武十四年投诚于明王朝的府城。

待遥遥望见了那高耸的城楼,以及城楼上刻着的“元江府”三个大字,朱明月不禁在想:前后一千七百余里的路程,横跨三座府城、两座州城、十二个县、二十一个村落、八个驿站……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过五关斩六将。如此折磨人的一段行程,千万别让她失望才好。

然而不等她走到城门下,首先映入眼帘的却是让人悚然的一幕。

城楼下,悬挂着一颗颗人头。

女子。

都是女子,垂坠的长发遮住半边脸,断颈处的血已经干涸。依稀可见的是每一张都是精致美丽的面容,一双双空洞的眼睛,仍保持着临死前的表情,或惊恐、或痛苦、或绝望,栩栩如生。

是丽江府为替她作掩护,从各州、县挑选出来准备献给那氏土司的女子!

朱明月忽然打了一个冷颤。这些从丽江赶到东川去与她会合的少女,没碰上她也继续上路了,居然都死在了那氏武士的屠刀下,头颅还被带回来高高挂在元江府城楼上。这说明了什么?是惩罚,还是对她来到的一种警告?难怪沿途都没看到元江那氏派出来阻截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