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疑云(第2/16页)

两侧的商贾和马队都齐齐等候在原地,三军俯首,肃整无声。

明媚的阳光让那一袭彝家彩裙愈加瑰丽,抖开的百褶裙裾,宛若大片盛放的花海;随莲足落地而激起千层粉浪,碎雪融冰似的,亮灿灿,明艳艳,流泻了一地的流光溢彩,更显得肤若凝脂,芙蓉照雪。美人如花隔云端,煞是引人注目。

“怎么让小女穿成这样?”

裙衫是准备好的,尺寸却似量身定做般合适。

除了衣裳还有首饰:腕上的金錾刻花纹银镯、耳珠上的银环坠子、脖颈上的层层叠叠的纯银项圈……周身能装饰的地方,佩戴得满满当当,直压得她抬起不起头来。

“不是挺好看的吗?”

他微微侧目,打量着她的精心穿戴。

“王爷这是恨不能让所有人都知道,小女是商贾出身呢。”朱明月抬了抬皓腕,上面银玉闪耀,一阵环佩叮当。

其实沐晟只命人去准备,并不知准备了什么、准备了多少,却也没想到她把所有备好的首饰几乎都戴上了,不由得轻笑道:“看在你如此配合的分上,本王会对你好些。”

脖颈上的银饰坠得沉甸甸,朱明月闻言抬眸看他,“什么意思?”

“此事结束后,就送你回沈家。”

朱明月不明白“此事”指的是何事,不由道:“茶马互市何止千里,结束之后,王爷自然要送小女回沈家。”

沐晟道:“不用等到互市结束。”

低沉的声音,让她为之一怔。却见他眼含认真,朱明月道:“除此之外,王爷以后不能再拿沈家的事处处指摘,与沈家有关的小女的一切事、小女回沈家之前的一切过往,王爷也都不能再插手。”

她的声音轻轻,语气却无比强硬。

沐晟睨了一眼,“得寸进尺。”

此刻一行人走在平坦宽阔的官道上,前面是鸣锣开道的东川府衙吏,中间是驾车赶马的马帮和商贾,然后是穿着红绒绦齐腰铠甲的沐家军。浩浩荡荡的队伍,放眼望去一片威武之色。引得东川府的沿街百姓无不争相观瞧。被簇拥着的赶马人第一次受到如此待遇,挺胸抬头,昂首阔步,连日来的疲惫仿佛都一扫而空。

待高矗的城门楼映入眼帘,身着官服的官吏们早已等候多时。

东川府位于曲靖府的北方,洪武十五年设立,属云南布政使司;又在十六年归于蜀地,最终脱离云南管辖。几年之后,朝廷再一次颁旨,要求东川府诸事皆报西平侯府,政归四川,军属云南。

洪武九年,朝廷改行省制为承宣布政使司以来,在疆域内设府和直隶州,形成了一个省、府、州、县四分等级和省、州、县三分等级并存的格局。设置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为各省军政司法权力体系,分管全省军政、民政、财政和刑法。

洪武十四年,西南地区纳入疆域,朝廷设置土司、宣慰司等,其中多有世袭土司家族,与朝廷直派官吏区分为“土官”和“流官”两种——云南府、曲靖府、澄江府、临安府、大理府、永昌府六个府,全设流官;楚雄、姚安、广甫三个府的流官任知府,以土官为辅,任同知、通判;寻甸、武定、广西、元江、景东、蒙化、顺宁、鹤庆、丽江、永宁、乌蒙、东川、芒部等十三个府以则土官为主,流官为辅。

所谓的“土官”,就是指当地的幕府土司,朝廷置其宣慰使、宣抚使、按抚使等武职,以及土知府、土知县等文职,由其家族子孙世袭。“流官”则是由朝廷派遣到地方的官员,有一定任期,期满调任。

东川府现任的知府孙兆康,便是这样的流官。

“下官参见黔宁王,黔宁王一路辛苦了!”

那正四品的府尹面朝沐晟的方向,一边拱手作揖,一边高声呼喝。

同时派出同知、通判两位正五品属官,又有衙署内百余衙吏倾巢而出。浩大声势,迎接的还是外省藩王,可谓做足了工夫。那孙知府揖完大礼,再次拱手道:“王爷远道而来,东川府上下不胜荣光。下官没有躬亲去迎接,实在是罪过,罪过。”

沐晟虚扶了一下,“本王途径东川,叨扰之处,请孙知府见谅。”

面部线条硬朗的男子,却风度翩翩,举手投足间自成一股高贵;俊朗至美的面庞,一双深邃黑眸,唇间依稀含笑。这般气度和风范,让在场的东川官吏一阵啧啧赞叹。

孙兆康脸上笑意深深,连声道:“岂敢言及‘叨扰’二字。王爷亲自护送走货商队,不远千里赶赴边藏互市,让吾等为人臣者煞是自愧。而王爷年纪轻轻,抚民恤困,夙夜匪懈,颇有老西平侯当年之遗风,朝廷幸甚,云南幸甚。”

千里调军,分明是劳民伤财,却说成抚民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