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第2/3页)

皇长孙年纪长两岁,态度矜贵一些:“应该是。外面的百姓们奔忙一整年,到岁末年终都是还乡过年的。”

“……”

小王爷的脸涨红了,他终于意识到,他新认识的堂兄弟们对他抱持的态度并不友善。

“父王说在京里过年,就在京里过年!”他大声道,急中生智又想出一句话来,“皇爷爷也是我的亲人!”

皇长孙轻笑一声没再说话,皇次孙顾忌少些,直接一撇嘴:“你自己说的,青州才是你家,皇宫是我们的家,你跑到别人家里来过年,真是好意思。”

小王爷从座位上跳起来,捏紧了拳头。

他脾气向来急躁,皇帝之前说他像沂王的“板正”,其实是因为他不愿意与兰宜同来,心里不乐当着沂王又不敢表现,才憋出来的。

皇次孙瞪大了眼睛:“你干嘛?你还想打人?你们青州都是野人吗——嗷!”

小王爷冲上去,一拳揍在他的眼圈上。

兰宜惊得站了起来。

“你敢打我二哥!”

不等周围惊呆的宫人们上前拦阻,皇幼孙已冲了上去,挨打的皇次孙回过神后,放下捂住眼睛的手,也嗷嗷叫着冲向小王爷要报仇,离得最近的皇长孙倒是想拦,可三个孩子顷刻间滚做了一团,他毕竟也才十三岁,常年长在宫里,被规矩礼仪喂着,哪经过这等场面,挥舞着手竟不知该从何下手。

等宫人们在太子妃的喝令下终于将人拉开时,三个皇孙身上已各有各的精彩。

皇次孙左边眼眶乌青了一圈,皇幼孙两边脸庞都被拧得红通通的,至于小王爷,他额上多出一道抓痕。

伤都不重,但全在脸上,想遮掩都遮掩不过去。

太子妃一一看过,脸色都要发青:“你们——怎么这样不懂事!”

有宫人上前道:“太子妃娘娘明鉴,小爷们在宫里向来谨守规矩,从来没出过这样的事。”

言下之意就是小王爷的错。

太子妃皱眉看了小王爷一眼,确实也是他先动的手。

张太监此时走了过来,站在殿门边问道:“皇上着老奴来问问,这里怎么了——”

他哑然,因已看见皇孙们的情况。

“是他先动手打我!”皇次孙用力指向小王爷。

张太监微微躬身,看向殿内的两个大人,太子妃和兰宜。

太子妃肃然点头。

皇次孙露出胜利眼神。

小王爷眼睛瞪得大大的,倔强抿唇。

张太监下意识看向皇次孙——他青了一只眼眶,因疼痛还有点龇牙咧嘴,本来模样扭曲去了三四分。

张太监心里松了口气。

如有可能,他极想现在就把侄儿拎到面前来痛揍一顿——说那什么乱七八糟的话,害得他也魔怔了似的。

为掩饰也为谨慎,张太监又看向兰宜:“沂王妃娘娘您说——?”

兰宜道:“是他们出言不逊在先,以多欺少在后。”

小王爷怔了一下,忍不住仰头看她,只不等旁人发现,他又飞快别过脸去。

张太监见多识广,料着“以多欺少”这一条必是真的——两边的人数在这摆着呢,想假也假不了。

他笑呵呵地去看皇次孙,皇次孙渐渐有点撑不住,低下头去。

张太监便知道前一点也是真的,他不多说什么,行了礼,转身回去正殿。

皇孙们都忐忑起来,太子妃的脸色也不好看,大节前出了这档事,虽说是小孩子闹口角,到底里头关系微妙,也不知皇帝会如何处置。

这下连皇孙们也不说话了,殿里安静得针落可闻,但等了一刻,听得那边有宫人急促的脚步声来往,却迟迟没等到皇帝叫他们过去教训。

太子妃的宫人出去了一趟,回来轻声禀报:“似乎有加急奏报送进来……”

皇孙们纷纷松了口气。

他们更熟谙宫里的生存之道,既有国事,那大人多半就顾不上他们了,可以逃过一次惩罚。

三人重新说起小话来,这次他们不带小王爷,小王爷也不肯再跟他们掺和了。

干坐的时光十分漫长,又过去了近一个时辰,茶水都换过了几道,沂王的身影终于出现在殿外。

他终于结束觐见,来接兰宜和小王爷回府。

一路上,他的脸色一直凝重,对小王爷额上的抓痕未有只字过问。

兰宜有点奇怪,因为他之前也看见了太子家的两个皇孙,皇次孙的伤势尤其显眼,便是他有心结,也该问一声事情经过才对。

“来的加急奏报很要紧吗?”兰宜问他,她只能想到这个缘故。

沂王缓缓点头:“京畿有流民作乱,投靠者众多,一个月内达万余人,举了反旗。”

兰宜震惊地看向他。

她不知道这是不是她所知道的那次民变,如果是的话,提前了?

怪不得皇帝不再理会皇孙们了,与皇孙们那点小打小闹比,这才是动摇社稷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