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第2/3页)

后来的事,他没有说完,薛稚却知道。

是十七年前,她出生前那个夏天,长江上游暴雨,江河水暴涨,涌入秦淮,冲毁了他所主持加固的秦淮堤坝,致使京中百姓死伤无数。

工部需要一个人出来顶罪。尔后,她父亲便自杀了。

这件事疑点重重,然当时的工部尚书已是如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尚书令,再加之先帝的默许,并无人追究。

薛稚的心情突然便变得不是很好。

“我想回去了。”她别过头,眼中倒映着河中璀璨的龙灯,莹莹似泪。

桓羡没有强求。

和她说起她父亲的时候,她待他的剑拔弩张已有所缓和。这就已是十分难得的事了。

“那我们就回去。”他道。

今夜的灯火盛宴原是为陛下而设,未想陛下如此早便离开了,洛阳郡守谢诲还当他是不喜,急得有如热锅之蚁,忙追上去询问随侍的内侍监。

冯整只笑眯眯地告诉他:“陛下对今晚的龙灯会很是满意呢,已经命人传赏了。只是陛下今夜身体不适,就先行离开,剩下的,请百官们同赏吧。”

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谢郡守心头惶恐,陛下当真满意吗?

想起方才在瞧上得见的那一道倩影,又顾问左右跟随圣驾北来的朝廷官员:“方才在桥上陪伴陛下的女子是谁?”

有官员笑他没眼力见:“这就是乐安公主啊,谢府台,您怎连这也看不出?”

另一名官员则道:“对啊,陛下可宠爱乐安公主了,前时更是为了寻回她,连立后大典也延后了呢!您要是想讨陛下欢心,先去讨公主欢心,准没错。”

诸位公卿都哄笑起来,谢诲不明所以。人群之中的江泊舟却脸色铁青。

此次北上,陛下带的多是朝中重臣,不知出于什么考虑却又带上了他。

然一路上,陛下与公主同舆而行,几乎不避耳目,就差是宣告天下兄妹不伦之事了,如此不合礼法之事,满座公卿,竟无一人上谏。

他愤愤拂袖,径直离去。有人笑道:“江御史这是又要去扰陛下雅兴了。”

人群中哄笑依旧,谢诲却仍旧未明。

他身为洛阳地方长官,一心只想在天子跟前挣个表现,前时虽知晓了乐安公主跟随圣驾来了洛阳,但陛下始终未让她公开露面,便料想只是有些圣宠的公主,终究不及朝中那位炙手可热。如今见陛下携她观灯,才明了圣宠非同一般。

他正愁备下的那十几个美姬无有献给陛下的机会,眼下,这机会便来了。

自古长公主固宠多是送美人,他先将美姬送至公主处,再由公主出面转送陛下,岂不是一举多得的美事?

——

龙门离城中尚远,加之明日还要在此游玩一日,桓羡并未回城,而是歇在了洛水东岸临时搭建的行宫。

大约是没想到天子会带薛稚来,行宫中未有她的营帐,她被送进桓羡的那一间,如同一个精致的玉偶人,坐在床畔,由着他替她清洗一双玉白双足。

“哥哥能给我讲讲我父亲么?”良久的静默之后,她问道。

烛光熠耀,照得漂浮着玫瑰花瓣的水面金光粼粼。桓羡薄唇紧抿,抑下逸到唇边的笑。

瞧,这又是能用得上他了。

他很少做这些服侍人的事,即便是在先帝面前也是没有过的。此时却格外耐心,用毛巾将她足上的水珠擦干:“栀栀想听什么?”

薛稚并膝躺进柔软的被褥里,犹豫了片刻道:“……我想知道,我父亲是怎么样的人。”

说来可笑的很,她长了这十几年,都不了解她的父母。

他们一个是先帝朝的禁忌,一个是如今朝廷的禁忌。没有人会告诉她,他们究竟是怎样的人。

……

这夜,薛稚在黑暗中听他讲完了有关父亲的生平,忍了半夜的眼泪哗哗如注,扑在他怀中哭得撕心裂肺。

原来,她的父母并不是外人所说的感情不和。

原来,他们感情甚笃,她从来不是没人要的野孩子。父亲的死,更是先帝指使,一切只为强占她的母亲而已。

他甚至会为她的母亲辩解:“贺兰氏应当不是不要你,而是她在宫中本就处于众矢之的,桓骏又十分介意你父亲的存在,对你不管不顾,才能保护你。”

况且又何尝是不管不顾呢。

倘若贺兰氏真不管她,怎会一次次纵容默许她拿她的份例来补贴他们。

忆起记忆里那个永远张扬明艳的美人,桓羡眼神微微沉凝。

一方面,他知道一切罪孽都是桓骏犯下,怪不到贺兰氏身上。

然另一方面,阿娘究竟是因她而死,又怎可能毫无恨意。但把这些全怪在妹妹头上,不过是他的一点私心罢了……

私心想要占有她,得到她,迫她乖顺地待在他身边,为她母亲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