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第2/3页)

就算不是皇兄算计的又怎么样呢。

事情已经发生了,她已然失身给自己的兄长,是不完整的了。她不能容忍谢郎有个不完整的妻子,往后余生,又该怎么办呢……

——

这厢,扶云殿里,桓羡却也醒了。

目及榻上凌乱的床单被褥之时他还有些发愣,以为自己尚在梦中。然下一瞬,视线往下,锦绣裀褥上有醒目的朱色映入眼帘,原还激麻未褪的后脑立刻嗡嗡响成了一片。

“冯整!冯整!”

他脸色阴沉,扬声唤了内侍监冯整过来,严厉地质问:“这是怎么回事?昨夜,殿中岂是还有旁人?”

冯整抬目一瞧,满榻狼藉,锦衾角枕俱已滑落,如云帷帐间,仍残存着甜腻的苏合香气。

那股夹杂着男女欢合气息的味道使得冯整涨红了脸,远远地停在三尺开外的地方,再不敢瞧:“回陛下,老奴实不知啊。”

他苦着脸给自个儿喊冤:“昨儿老奴和伏侍卫长扶您进殿,是陛下您说不要奴服侍的,奴就退出了殿内。再后来,老奴醉意发作,稀里糊涂就睡着了。一直到后半夜醒来也没发生什么事……”

会有这么巧合的事?

桓羡阴沉着脸不语,这时冯整惊叫出声,他循声望去,这才瞧见榻下遗落的一条雪青色衣带。

质地轻盈,薄绸绣花,再普通不过的流云与缠枝纹样,是昨夜之人留给他的唯一线索。

他心间本已隐隐猜到是谁,却因这条贸然出现的衣带变得不确定起来——昨日酒宴匆匆一瞥,他本也没有注意她腰间衣带是何绣样。回忆起昨夜的荒唐“梦境”,更是头疼。

若昨夜是她,此前的夜夜入梦已是大错特错,是自己金口玉言允人婚约,既隔着血海深仇,又有兄妹之名,怎可如此。

可一想到若昨夜不是她,他心间又泛起一阵无可言说的厌恶来,似翻江春浪,又如鲠在喉,一阵胃水倒流的恶心。

盖因少年时的一些事,他不喜和女子有过度的亲密接触,外人皆道他多年来不置嫔御是为了给先帝守丧——可笑,那个老畜生有什么值得他守丧的,但唯独,在那些个梦中是例外……

她毕竟是他的妹妹,幼时亲密,故而不觉厌恶。可如今……

桓羡脸色阴寒,心间乱若春麻。他默不作声地拾起那条衣带,揣入怀中。

冯整见他似不知晓昨夜之人的身份,心间的大石才稍稍落了地,小心翼翼地请示:“陛下,是出什么事了吗?”

桓羡回过神,依旧是泰山崩于前不改色的淡漠:“去查,昨夜都有谁宿在了行宫里,在朕被住进扶云殿之前,又有什么人在宫中服侍。”

他不信世上会有这般巧合的事。

恰巧会喝醉,恰巧会做那样的梦,又恰巧梦境成了真。

至于那“梦”里之人……

他眸光微暗,冽如寒霜,一片深不见底的冰冷阴鸷。当着冯整的面,犹是没能指名道姓地要他去查那人,只道:“至于你,玩忽职守,酿成大祸,也应受罚。”

“自去领二十大棍,然后,带着你的人给朕好好查查,昨夜处心积虑祸害朕的幕后凶手是谁。”

“诺。”冯整毕恭毕敬地答,退出殿去。待到走出大殿,才惊觉两股战战,已是瘫软到几不能站立。

又抬袖擦去额上密密麻麻的虚汗。

他知道陛下怀疑的是谁,但他更知道,乐安公主已成了陛下的一块心病,触碰不得,更不欲让外人知晓。

所以,在陛下自己发现之前,他是绝对不敢说的。在宫中多年,装聋作哑,趋利避害,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几乎已成为一种本能。比起丢了命,眼下受些皮外伤又算什么呢。

至于那背后施计之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一定会闭口不言。只是……可怜了乐安公主。

眼下,还不知道该是怎样的伤心呢。

——

桓羡命冯整留在行宫中暗中查寻,自己则于清晨先行返回台城,并未声张此事。

昨夜太皇太后寿宴,大多宾客早已在寿宴结束便自行返家,便连太皇太后这个寿星自己也拒绝了留宿连夜回宫,因而行宫之内,只有何太后及庐江何氏等少数宾客留宿。

辰时过后,宾客陆续返家。何令茵与堂姊同坐一辆牛车,车厢慢慢悠悠的摇晃中,她手指不安地绞着衣角,明显心不在焉。

何令菀并不开口。待到回到何氏府邸,才一把拉了她往自己的院落去。何令茵唬了一跳:“阿姊你干什么!”

何令菀冷冷看她:“你是要我在此处说么?”

何令茵脸上悻悻,顺从地跟她进了院子。待到进入内室,何令菀屏退所有侍女,冷淡开口:“说吧,昨天晚上,你都做了什么事。”

何令茵磕磕绊绊地应:“小妹不懂,阿姊何出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