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章 无情无耻的伪君子——玄慈(第2/3页)

这就算对得起萧远山了?《三国演义》中刘备面对徐庶的离去时所说的“杀其母而用其子,此不仁也”,说的正是玄慈和汪剑通这两个混蛋的所做所为。这么说有人可能还是无动于衷,也难怪,汉人毕竟还是站在自己的利益上来看事情,那我就说一个极端的例子:抗日战争中日本扶持汪精卫成立伪政府是为了什么?在中国各地组织大量伪军又是为了什么?不管这些沦为异族工具的同胞是出于自愿还是不自愿,对日本这种出于自身利益而在敌国人民中培养工具的行径谁不会感到愤怒?驱使某个民族的同胞互相残杀,世界上还有比这卑鄙的事么?

再看汪剑通用萧峰时的态度,更是令人恶心。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我若是汪剑通,若真心喜欢萧峰,想让丐帮在他手中发扬光大,便会想尽一切办法保证萧峰能一辈子蒙在鼓里为丐帮卖命。既然先以种种借口考验萧峰,并都得到了满意答案,就当在交付帮主之位后尽力消灭或清除能证明萧峰契丹血统的物事,决不会再留下什么劳什子的手令。事实上这份手令不但不能证明汪帮主见识过人,反而说明他是个草包。

首先,手令再怎么隐秘,终究是实物,存在一天,便多一分被人探知这份秘密的危险,还不如口述遗令来得安全一些。而实际上不论是写在纸上的还是口述的遗令都是多余之物,因为事实上丐帮长老们还未看到手令之前,只是因为怀疑萧峰有袒护胡人的嫌疑便自动起来参与谋反,想废去萧峰的帮主之位,从此来看丐帮之中深知自己对国家和人民所肩负的责任的人并不汪剑通一人。写下如此一份手令,只能说明此人极端自大,认为丐帮之中只有自己一个绝顶聪明,于是学着诸葛孔明留下一份“锦囊妙计”以对付未来的“魏延”;再者以萧峰之才干,若真想要叛帮反宋的话,一纸手令又怎能阻挡得了他?

所以我说,玄慈和汪剑通两个人对萧峰所做所为的“出发点”与其行为本身的性质及所造成的结果相比,他们的动机是否善良已经不重要了,更不能因此减轻玄慈一身的罪恶。金庸早借平一指的口说过:“这世上的庸医杀人哪里又不是一片好意?”只不过这片“好意”只是一厢情愿,根本不顾虑对象的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而其实他们更深一层的出发点只是出于维护和加强自己民族利益的需要。

所以,我总也不能相信金庸对“大恶人”实际上是萧远山的解释,总有一个念头,觉得这“大恶人”其实说是玄慈才更为合适。除了玄苦之死可以认做萧远山下手的解释之外,杀徐长老和单家满门,以及谭婆、赵钱孙,玄慈都有脱不开的嫌疑。因为他不但有这个动机,亦有这个能力,甚至有时他可能还不需要亲自出马或动手,自有一些亲信弟子或交好密友助他一臂之力。

而对萧峰的养父母——乔老夫妇之死,玄慈则是最具杀人嫌疑的。大家应该还记得:萧远山当众揭发玄慈与叶二娘的奸情时便说过:“那一年,你在后山山洞中生产,他叫乔婆婆来给你接生……”也就是说知道玄慈这一见不得人的秘密的人还有乔三槐夫妇!玄慈杀人灭口之心想来早已存下,只是因为碍着萧峰及汪剑鸣的关系不敢轻易下手。他反对萧峰接任丐帮帮主的原因大概也有一小半是因为惧怕萧峰权势渐盛,使得自己更加投鼠忌器。待得后来一待探知萧峰身世已明,被逐出帮,立即下手杀了乔氏夫妇灭口。更令人生疑的是,萧峰前脚到家,发现父母尸体尚温,后脚一伙少林僧便蜂拥赶到,不由分说,开口便给萧峰栽上杀父、杀母的大罪。时机如此凑巧倒还罢了,几位大和尚眼见萧峰抚尸痛哭,热泪纵横,为何却仍是急不可耐地一口咬定萧峰是杀人凶手,不容分说便是当胸一掌,更“有人从后偷袭”,丝毫不顾江湖规矩和自身身份?可疑,可疑!

另外在我看来,书中萧峰携阿朱奔波辗转寻求“带头大哥”姓名的情节之中亦有两处使玄慈颇具幕后凶手的嫌疑。第一,萧峰看见赵钱孙的致命伤时,不禁为之惊讶:“竟极像是出于自己之手”,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杀死赵钱孙等人的凶手既有可能是偷学会少林七十二绝技的萧远山,更也有可能是同为少林高手的“带头大哥”玄慈!其二,萧峰和阿朱赶到天台山求见智光大师的第二天,便有人来迎接他们,更将他们已易容改装后的形貌说得分毫不差。所谓“智光大师能掐会算”当然是无稽之谈,唯一可能的情况是:智光或使人探听,或被人告知,才知道萧峰二人的行踪及形貌。而智光不过一个破败小寺的主持,手下充其量也不过是仆者和尚等几个不会武功的侍者,不可能会拥有那么一支高效、庞大的“情报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