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除了他,又有另一位煤老板也想抛掉股票,这也是正常,毕竟现在政府对煤矿安全设施要求高,不可能只针对盛富一个人。

苏爱国和苏以沫三言两语将人打发了。

晚上,张招娣风尘仆仆从外地赶回来,她这次是去视察一位濒临倒闭的汽车加工厂,也是受这次金融危机影响,工厂入不敷出,连工人工资都发不出来,只能卖掉工厂,这么好的机会,张招娣自然不放过。

她想让百福从头至尾都能生产出来。不用再依赖别的工厂。现在工厂倒闭就是最好时机。

苏爱国将两位股东过来找她的事说了。

张招娣揉了揉眉心,“三亿?这也太多了。”

百福现在的股价跌到8港币每股,她当时出手时股价最高点是36港币,她卖掉5%,是7亿,便宜整整一亿港币。

但是最近她收购许多工厂。比如生产玻璃,塑料板,机械厂,五金厂等等,花掉了一半还多。

张招娣叹了口气,“我最多只能买一人的股份。”

两位都是股东,都需要钱来周转。她帮一个就会得罪另一个。

苏爱国出了个主意,“让另一个去银行抵押。”

苏以沫解释,“抵押只能贷到一半。他们需要三亿,必须把手头的股份全卖了才够。”

苏爱国恍然,“那就一人一半,谁也不偏颇。”

苏以沫笑道,“不如我来买另一个人吧?”

苏爱国和张招娣齐齐看向她,“你?”

苏以沫之前一直没告诉他们,自己当初投资了QICQ,后续股价上涨,她套现出来的钱比妈妈还要多。

张招娣盯着女儿不放,“你哪来的钱?”

女儿有多少钱,张招娣和苏爱国都是知道的,她又没卖苏茶甜的铺面,之前去国外留学也只拿起几百万,哪来的几亿买股份?

苏爱国和张招娣把情况说了一遍,张招娣五味杂陈,“互联网真的很赚。”

她辛辛苦苦开工厂,居然还没有女儿随手投资的公司赚的多。这区别也太大了。

不过她又乐了,“那就你买吧。到时候我们就是百福最大的股东了。”

这一直是她的心病,现在他们家又成了大股东,这可是难得的喜事。

张招娣出面,将盛富以及他朋友手上的股份买下大半。

盛富自是感激万分,言语中哀叹万分,“现在煤炭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国家规定也越来越多,赔偿标准也是逐步增加。赚头不多了。”

以前挖煤是暴利,自打2001年华国加入WTO,生意好做之后,许多行业都起来了,百姓工资也是越来越高。没人愿意冒着生命危险挖煤。他们不得不提高工资,才能雇到工。再加上国家公布许多安全政策。

张招娣笑道,“把手头的两个矿开采完,可以换个行业。咱们华国还有那么行业都有赚头,不差煤炭。”

盛富也在思索。

吃完饭,他们就赶去山西继续挖煤。

另一边,苏以沫接到小亮的电话,邀请她吃饭。

苏以沫到了地点,小亮在门口迎接,她有些不好意思,“不用特地在酒店吧?去家里多好。”

小亮这次还邀请了几位投资人,“这次大家多谢你提醒,特地邀请你一块吃饭。”

多个朋友多条路,苏以沫也没有客气。

席间,几位投资人是天使基金,对苏以沫自是非常感激。

虽然小亮的网站上市不成功,他们可以卖掉股份,但也只是不亏本。但上市就不一样了,他们可以能赚好几倍的利润。

要不是小亮有亲戚能提醒他,他们这次可能会面临退市风险。

苏以沫得知这些人在国内做投资,也来了兴致,问了许多问题。

这几人也是知无不尽。

苏以沫听着津津有味。

几人见她感兴趣问她要不要加入公司?天使投资自然是资金越多越好。有了资本就可以投资各行各业。

苏以沫还真有兴趣当投资人。

那么多资金放在股市自然是不划算的。毕竟港股和美股都是慢牛,之前的几年平均年化是14.7%。这点年化对于散户而言很多,但是对于投资人却根本不够,她就是随便投个行业年化率都能到30个点。

她还是更想投实业,赚取源源不断利润。

她的基金公司对各行各业了解很深,唯一不太懂的就是风投运作方式。

她没当做过,加入一家风投公司当一名股东是最简单的办法。

不过要不要加入天使投资,她需要好好想想。

转眼到了二月底,纳斯达克触底反弹,苏以沫手头的股票陆续抛完,从股东手里重新买回QICQ股票。

原先她卖出是2.5亿美金,现在只花了一亿美金。她净赚1.5亿美元。

这时候港股和A股已经开始上升,国际投行之所以愿意以如此低的价格出手,因为需要大笔资金回国稳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