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自己酿苦果自己吞(第2/4页)

陈标见汤和是真心实意的生气,连忙劝道:“已经罚过了。他们知错了。”

“知错?口头上认错能叫知错?!”另一个学生家长怒气冲冲道。

陈标这才发现,前来接自己的学生家长脸上并未带着对孩子久久不回家的挂念,而是人手一根棒子鞭子。

陈标总算知道,为什么那群学生说什么也不肯回来了。他们在战场上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晚上冷静一想,就知道自己会挨揍。

“大运河挺方便,北方也已经安稳,他们不肯回来,汤叔叔你去看望不就成了。”陈标只好道。

汤和点头:“有道理。我让皇上准我几日假,我去揍个儿子就回来。”

陈标:“……嗯。”

汤叔叔的大儿子就和他家樉儿同岁,何必逼得这么紧。以前这些学生家长也没有这么鸡血啊。

他不知道的是,学生家长开始打鸡血,都是因为他。

有小道消息,陈标可能会封爵。

哪怕是个最小的爵位,看看自家天真愚蠢无能的儿子,他们都忍不住想要督促儿子更上进了。

看看人家陈标!

陈标没被围多久,很快就被接到家中休息。

陈家虽然已经搬到北平,在应天的宅子也留了下来,有人时常打理。

马秀英正好给儿子和义子们做了新衣服。陈标和陈英一回家,就穿上了新衣服。

马秀英拉着陈英道:“你既然回来,正好给你说门亲事。”

陈英:“……”

陈标嘻嘻笑着,拔腿就跑,把可怜的被逼婚的英哥一个人留在了娘亲房里,自己去找老爹玩。

朱元璋正在校场拿着木刀比划,那严肃的模样,不知道在想什么。

“爹!”陈标大老远就扯着嗓子喊。

朱元璋丢掉木刀,擦了擦汗水,露出笑容:“回来了晚了些,遇上了什么麻烦吗?”

陈标笑道:“没有,就是被学生们的长辈拉着说了一会儿话。”

朱元璋道:“那就好。谁为难你,告诉爹。”

陈标道:“我也算是开国功臣之一,还是他们儿子的师长,谁没脑子得罪我。爹,皇上为什么要让我去劝降张士诚?我和张士诚也不熟,就写了几封信,他还没回信。”

朱元璋惊讶;“你给他写过信?”

陈标疑惑:“我和你说过啊,你问过皇上,皇上同意了。”

朱元璋冥思苦想,好像有这件事,但想不起具体细节。

因为不是什么大事,他就直接同意,然后把此事丢到脑后了。

朱元璋好奇:“你写了什么?”

陈标道:“就是揭穿张昶的阴谋,告诉他他被元朝坑了而已。难道他这次来找我,是向我求证?”

朱元璋想了想,叹了口气:“可能不是。你对他很好奇?”

陈标点头:“他不是盐民吗?盐铁自古都是经济命脉之一。他既然是盐民,或许对产盐和卖盐有些心得,我想问问他。不过他从来不回信。”

朱元璋拍了拍陈标的脑袋:“那你现在就去问他。皇上没想招降他,他不会投降。”

陈标平静道:“我想也是。他估计认为,自己投降一次损了名声就够了,不想投降第二次。”

弃暗投明或者弃明投暗,对张士诚那个死脑筋而言都是投降,没区别。

朱元璋道:“不说他了,你好不容易回来,先吃点好的。你娘呢?”

陈标笑道:“在催英哥成亲呢。”

朱元璋大笑:“他也到这个时候了。”

陈标问道:“忠哥呢?英哥都相亲了,我表嫂怎么还没音信?”

朱元璋道:“已经定了,汪广洋的侄女。”

陈标想了许久,才想起汪广洋的名字。

汪广洋是元末进士,投奔朱元璋也很早。若论文臣中的地位,其实只比李善长略低一点。

但浙东几个后投靠朱元璋的文人都获得了朱元璋的信任,汪广洋却一直在外地任职,游离于核心圈子之外。

朱元璋提起汪广洋,心中忍不住叹了口气。

身为文臣元老,汪广洋还不知道标儿的身份。他也没打算提前告诉汪广洋。

这并不是汪广洋不忠心,也不是汪广洋才华低,而是汪广洋的性格……怎么说呢,过于随波逐流了。

你说汪广洋不认真不负责,但他又把自己分内之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堪比第二个李善长;你说汪广洋认真负责,他又对同僚和下属违法行为装糊涂。

陈标和汪广洋打过几次交道,对汪广洋的感觉也很复杂。

用后世的话来说,汪广洋就是个老实人加老油子的综合体。

说他老实,是汪广洋没有任何坏心思,也不争权夺利,做好了自己的事后就回家喝酒享乐;说他老油子,他对任何同僚都不得罪,一问同僚的事,全是“我不知道”。

汪广洋没理想没抱负,奸人好人都能宽和相处,对除了自己之外的事都闭眼不关心。这种官吏,真让人脑壳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