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印刷机与识字卡片(第2/2页)

陈标:“……”居然有斜着排的话本?这怎么看啊!

横排印刷更适合阅读,也更适合以后有了硬笔之后的书写习惯。但陈标不是故意这么早改革百姓的阅读习惯。

他可没有这等豪情壮志,只是单纯这样印刷成本更低,排版更加紧凑,也更容易使用标点符号。

陈标在普及识字、常识的书本采用横版印刷,尽量压缩成本;但在印刷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等规格较高的书籍时,全部采用竖版印刷,并加大行距,让排版显得更加美观。

不同的书籍做给不同的人看,且要符合当时社会的阅读习惯。用横竖排将书籍分成文人心中的“三六九等”,也可以避免文人对他印刷的普及常识的书籍指手画脚。

陈标没有对朱升坦白自己的真实目的,只说这些书卖得更便宜,所以在排版上选择了更加省钱的方式。

陈标又拿出之前试印刷时印刷的《论语》。这本《论语》不仅是竖版,甚至没有断句,非常符合文人最古朴的需求。

“等主公当皇帝后,主公肯定会召集文人为经史子集进行官方认可的断句,到时候再发布有断句的官方教材。”陈标道,“主公已经同意了。朱先生到时候肯定也会加入教材制定。”

朱升紧张出一头冷汗。

为圣贤书断句做注,并且成为官方使用的版本?朱升内心说自己不配,但嘴上却应道:“到时我一定尽力而为。”

有哪个文人能经受得住为圣贤书断句做注的诱惑?没有!

朱升深吸了一口油墨香气,有些飘飘然了。

有这样的印刷机存在,主公派人断句做注的圣贤书,很快就会取代存世的书籍吧?朱升看着印刷机,清醒地认识到,那些人再怎么挣扎都没用了。

他们可能骗得过主公,能从主公手中谋夺对外说话的权力。

但主公有标儿。

标儿不仅内心思想坚如磐石,根本不为外界所动,还有足够保护自己的能力和地位。

离开印刷工坊时,朱升道:“标儿,这次来的文人只是弃子,之后还会有接连不断的人来影响你和主公,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陈标百无聊赖道:“嗯?哪来的人?算了,哪来的人都无所谓。来就来呗,怕他们不成。”

朱升微笑着点头:“说得对。你不怕他们。对了,印刷机的事,季山甫知道吗?”

陈标摇头:“季先生病着。我怕告诉他印刷机,他会守在印刷工坊不肯回家好好休息。”

朱升的笑容立刻扩大:“对,等他病好了再告诉他。”

朱升还有许多事要做,离开印刷工坊后就登上马车离开。

陈标看着朱升的背影,总觉得朱先生的脚步过于轻快雀跃。

唔,看来朱先生看到印刷机之后,心情非常好。

陈标挠了挠头,回印刷工坊,告诉工匠们不用再印刷那群文人抢应天小学,全力印刷识字识数卡片。

陈标并不想用舆论逼死谁。

他知道,若他真的用舆论逼死了人,那么等印刷机推广后,一定会有人将印刷机用于党同伐异。

文人的战争,向来就是互相泼污水。陈标不可能制止这个局面的到来,但朱升提醒了他,至少他不能开这个先河,脏了自己的手。

这群人还不配。

舆论战暂时告一段落。那几个文人发现陈标能瞬间弄臭他们的名声后,连找陈标说理的勇气都提不起来。

有些放得下身段的人登门道歉,有些人灰溜溜地离开,还有些人放下狠话后离开。

陈标一个名字都没记住。

这几人来的轰轰烈烈,行事风风火火,陈标一回来就丢盔弃甲半个回合都没撑住便灰溜溜离开。如此狼狈,说“弃子”都抬举了他们。

如是做过一场后,陈标“小军师”之名再次响彻南北。

比起朱元璋麾下那群劳心劳力的谋士,陈标的功绩显然更具有戏剧效果,更让百姓津津乐道,传播范围和速度也就更加厉害。

水军元帅廖永忠因鄱阳湖之战受伤,正在应天暂时休息养伤。

他的家眷一直随军,所以儿子并未在应天小学读书。

现在新的招生季刚过,廖永忠的夫人急得不行,希望廖永忠能走走门路,让儿子“插班”进入应天小学学习。

因朱元璋公开下令,不允许任何人打扰陈家。廖永忠一直没有答应。

在旁观陈标还未用力,那群看似高不可攀的“德高望重大文人”便俯首认输后,廖永忠同意了:“我去元帅府求一求秀英夫人,看能不能介绍小军师给我认识。”

廖永忠心里想,小军师如此多智,不知道能不能求他想个法子,把兄长救回来。

廖永忠的兄长廖永安,被张士诚俘虏后誓死不降,已经身陷囚笼六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