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第5/6页)

“原来这就是美味鸭脖的店铺啊,我说我家那孩子怎么老念叨这个,说他们单位很多人都吃过了,就他没吃过,我说让他来买呗,工资我又不管,结果你猜怎么着?”

“是不是来排了几次都没排上啊?”

“你怎么知道?”

那人得意的笑笑,他就在这附近支烟摊儿的,美味鸭脖店每天一到晚上七八点就卖光了,他怎么可能不知道。

很多年轻人下班吃完饭逛到这边的时候,看人排队也跟着排,结果很多都是排到一半就卖光了。

要说这美味牌也是够任性,明明每天有那么多客人排队,可就是固定只拿那么点货,每次都不够卖。

有钱他就是不挣。

卫孟喜和韦向南对视一眼,笑得小狐狸似的,意思是——看吧向南姐,我就说饥饿营销有用吧?

说句不太恰当的,人,无论男女老幼,都有点“贱皮子”,越是买不着的越想买,越有购买欲望。

用她在夜大学到的专业术语来说,本质其实就是在不断强化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加强产品和品牌的号召力,给年轻消费者一种“我排这么久队都买不到,美味鸭脖果然是好东西,下次我一定要尝尝”的心理暗示。

有了这种暗示,向往的人就越多,排的队就越长,顺便还能激发一部分人的从众心理,觉得这么多人都来买,那东西肯定差不了。

而美味鸭脖的魅力就在于,绝大部分人,你买了第一次,就一定会买第二次第三次……无数次。

所以,现在排队的人里,三分之一是回头客,三分之二是慕名而来的新食客。

她和韦向南刘桂花沿着队伍往前走,刚走到店门口,眼看着她们居然要直接去店里,正在排队的人就不乐意了,大喊道:“喂,你们插队啊?”

卫孟喜赶紧笑着回头解释,“我们不是顾客。”

她的样貌足够出众到让细心的人发现,“咦,她怎么跟商标上长得一模一样啊?”

商标上那个骑着自行车的女同志,石兰人都知道,其实就是美味牌卤肉的创始人,人称卫老板。

“您是卫老板?”有个中年人走上来问。

卫孟喜其实一开始就注意到他了,这么多排队的人里,他是唯一一个上了年纪的,倒不像是来尝鲜的。

“对,我是,请问您是……”

“你好你好,我叫孙友龙,我是来做考察的。”主动而热情的伸出双手。

卫孟喜只礼貌性的伸出一只,只打算浅握一下,却被他迅速的,大力的握住,用力的撼了撼,仿佛能把她整条胳膊拧下来似的。

但她不反感,这不是借握手之机占便宜啥的,而是真的激动。

跟她猜想的差不多,这孙友龙是干个体的,这几个月听说书城出了一家美味鸭脖,跟闻名遐迩的美味卤肉是一家老板,心里就有点意动。

他手里有钱,但都是以前干倒爷时候挣下的,现在一直在外头自个儿摆地摊,挣的也不少,但终究是不够体面,也没有安全感,担心万一哪一天打办和治安队的人又来,搞不好就要功亏一篑。

“哎呀卫老板你是不知道啊,我正好有个做小饭馆的朋友,订了贵厂的卤肉,现在真是如有神助,生意好得不得了!我寻思着也想从贵厂拿点卤肉来卖,但考察市场后发现,咱们书城市卖卤肉的地方太多了,都是贵厂的,我就担心我入场太晚了……”

他嘚吧嘚吧了一大段,自己没觉着有啥,卫孟喜却听得口干舌燥。

“孙老板您喝点水。”刘桂花赶紧给他们一人倒了一杯水。

孙老板双手接过,十分客气而谦卑的说“谢谢大妹子”。

倒把刘桂花弄不好意思了,她一煤嫂,很少受到这样的礼遇。

“孙老板,您接着说。”

孙友龙灌下大半杯,这才继续道:“卤肉入场晚了,正在我后悔的时候,我那朋友告诉我说,最近书城流行起一种叫‘美味鸭脖’的东西,全城一共两家店,每天排队都能排十米,我就寻思来看看,尝尝鲜,到底有多好吃。”

卫孟喜笑笑,装作很不经意的问他那个朋友在哪儿开饭馆。

“就在城南自由市场一进去,那棵大桉树下面,一开始规模倒是不大,只是一个小饭摊,但生意不错,自从四年前拿了贵厂的卤肉,这生意就愈发红火,上个月都鸟枪换炮,在那儿买下一间小屋,开成能支桌子的饭馆了。”

卫孟喜稍微想了想,就知道他没说谎,应该就是四年前第一次带李晓梅去自由市场,她主动出击找到的客户之一,卫孟喜手里有名单,详细到每一个客户姓甚名谁,他(她)的摊位在哪儿,哪一年几月份开始供货的,一个月大概要多少,最近要是有什么变化,譬如店铺换了位置,或者规模扩大了,都会做出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