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第3/7页)

但看几个娃娃,穿得干净,礼貌也不错,家里收拾得也很好,应该是一头贤惠的母老虎吧。

“妈妈!我妈妈回来啦!”卫红一直在门口守着,扒着妈妈裤子。

她性子急,又急于证明自己没吹牛,嘚吧半天卫孟喜只听出来“做饭”两个字。

“这就饿了啊?早饭没吃吗?不是给你们留了馍嘛。”

“新爸爸没给。”

灶台太高了,四岁的娃确实够不着,而且卫孟喜也不许他们踩板凳爬灶台,那可太危险了。听说金水村有户人家,锅里烧着水的时候,大人出门聊天去了,娃娃饿不住以为锅里有啥好吃的,就踩板凳爬到灶台上,不小心一头栽锅里,那可是七八十度的烫水啊,锅洞里火还在烧着,孩子又出不来,只会哭,一直哭到断气儿……人都给煮熟了。

卫孟喜刚来第一天就听了这恐怖故事,吓得不轻。

娃够不着,但你大人在家是死的吗?

卫孟喜很想唠叨几句,但看见有生人,就止住了。这天底下就没几个当爹的靠得住,娃饿了冷了他们能看不见,娃哭了拉了他们也听不见闻不见,后世所说的“丧偶式育儿”不就这样吗?

“小陆的家属,你好,我是张劲松,这是小杨,今天有个事想请你帮……”话未说完,就见她背篓里的东西,“这么多菌子?”

一听就是老石兰人了,卫孟喜捡的“菌子”有五六种,青色的是青头菌,红色的是小红菌,棕黑色的是火炭菌,黄白色的是谷熟菌和奶浆菌,当然还有在吃货们嘴里最受欢迎的牛肝菌,她都分门别类用荷叶包好,没弄混。

在后世的石兰人眼里,野生的叫菌子,人工种植的才叫蘑菇。

“这么多菌子都是你捡的?”张劲松的嘴巴,已经开始不争气的分泌口水了。

张劲松原本是河南人,大中原地带土生土长的,山少地平水源也充足,算是个好地方,但解放前他在石兰山区做特派员,有一次受了伤被一位老乡救下,醒来吃的第一顿饭就是老乡用菌子烧的汤,救了他一命。

从那以后,他就爱上了菌子,每吃一次,都当成是上天对他的馈赠。

但这几年忙工作,他老婆是河南人,也不认识菌子,不敢上山,他已经好多年没吃过了。

卫孟喜嘴里答应着,手上却不停,趁着新鲜先洗干净。根脚上有红泥沙,轻轻的一刮,帽子上有泥沙和腐朽的落叶,轻轻一抠,就干干净净了。她们去得早,菌子还没开伞,所以伞下也是干净的,不用特意洗。

她的动作十分熟练,十分轻巧,那菌子洗干净后一点伤疤和口子都没有,说明手是真的巧!

张劲松有点相信她会做饭了,“小陆家属,听说你会做很多菜?”

“是会一些家常菜。”

“那外国人吃的你会吗?”

卫孟喜挑眉,外国人有那么多,日本人韩国人美国人墨西哥人意大利人德国人,都算外国人,但他们爱吃的好像也不一样。“是哪个国家的?”

“日本人日本人,但你放心,是好日本人,不是小鬼子。”怕她有抵触情绪,还特意解释了一下那专家的渊源。

原来那人叫斋藤新一,当年也是不情不愿被天皇派遣来龙国的,战败后鬼子忙着撤走,把他一个人撇下,所以这么多年他是十分痛恨军国主义侵略行径的。再加上在龙国日子好过,国土辽阔,物资丰富,比那弹丸小岛可是天上的地下,他应该是没二心的。

就是性格古怪,要求屁多,比较难伺候。

卫孟喜大概能猜到了,斋藤新一如果要求不是贼多到天理难容,如果不是故意找茬的话,她能试一试,前提是万一搞砸了不能怪她。

“不怪不怪,你能做咱们就高兴了,哪能怪你呢,是吧张副?”

张劲松其实有点拿不准,毕竟这小女同志太年轻了,看起来跟小陆一样细皮嫩肉,小陆还能说看过书知道点啥,家属能知道国外的事?

“小卫你看,你能给咱们透个底儿不,准备做啥好吃的给他?”这是一种初步的判断,如果她说红烧肉辣子鸡那就算了。

根花记性好,卫红记不住,可她还记着呢,“瘦丝,脏鱼小丸子,刺身。”

瞅瞅,卫孟喜都快忘了,她还记着呢。

“小丸子应该就是炸肉圆子吧,但这瘦丝是个啥?刺身又是啥?”

卫孟喜于是又耐心解释,但陆广全在,她只说自己是从小姑的收音机里听来的,收音机真是个万能的好东西,她啥都能学会。

会做是一回事,问题是得有材料。她在心里盘算片刻,啥海胆黄、鲍鱼、牡丹虾、鳕鱼金枪鱼三文鱼是不用想了,这是内陆高寒山区,压根不可能,但其它鱼类,做出来口感非常差,“瞎讲究”的斋藤新一不仅不喜欢,说不定还觉着龙国人东施效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