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借喻:解君惑(1)(第2/3页)

萧凤溟的这道圣旨便是后世称做的“流军令”,后来每当应国有了吃紧战事,就会召集流民,乞丐或者轻犯从军,这制度也渐渐沿袭下来。萧凤溟的“流军令”实施之后,正当京城百姓以为就这样平平安安过年的时候,朝堂中再掀风浪。御史台一夜之间上奏参了十几位朝廷命官。所有的罪名通通一律是“贪渎”。

据说龙颜大怒,当天下令御史台的十几名御史谏官入宫。当先参奏高太师的是新进御史郎林云,此人以进士之身入朝,当初萧凤溟只觉得他为人木讷,没想到才半年不到,他竟然掀起轩然大波。他在御书房中据理力争,又拿出自己暗查来的账册,一一严参朝中大臣。

首当其冲就是高太后的亲哥哥——高太师。林云细数他名下良田土地,又挖出他私自屯粮,低买高卖,导致京城米贵如油。还参高太师在先帝在世期间,结党营私,收受贿赂等等不一二足。罪状简直是罄竹难书。据说,萧凤溟在御书房中,足足听了他侃侃而谈两个时辰,不发一语。

山雨欲来风满楼。整个朝堂,甚至整个后宫都纷纷揣测皇帝将如何决断,一位是人言轻微的御史郎,另一位是高太后的亲哥哥,权倾一时的高太师。这场风波随着应国最冷的冬季而来而越发令人寒不自禁。

“听澜”暖阁中,暖意如春。聂无双执起黑子,略略思索便落下。

“娘娘输了。”聂无双笑着抬头。淑妃正凝神苦思,闻言一看,不由扼腕叹息:“还是少算了几步。唉,本宫棋力不及碧嫔妹妹,自当认输。”

聂无双停了手,笑着在宫人端上的一盆温水中净了手,这才笑道:“娘娘过谦了,娘娘的思路缜密,臣妾赢得侥幸。”

淑妃抿了嘴,横了她一眼:“你就会奉承本宫。在宫中,谁不知只有你与皇上的棋力不相仲伯。说起皇上的棋艺,那是没话可说。”

聂无双一边抿着茶一边听着她赞叹萧凤溟如何如何。自从秋狩过后,淑妃待她便十分热情,这种热情近似乎一种信任,而不是之前的充满猜忌的合作。在后宫中多一个有力的盟友自然是好事,聂无双便与她多多走近,反正两人现在无利益冲突,自然相安无事。

“莲嫔妹妹,你说这次皇上会怎么处置那事?”淑妃说着,忽然转移话题,说起了最近宫中十分忌讳的谏官参案。

聂无双看着她杏眼中隐约的兴奋之色,心中微微一哂,淡淡道:“臣妾也不知道。这事皇上根本不可能与臣妾说。”

淑妃想了想,摒退宫女,坐在她身边,小声地问:“皇上当真没提过?”

聂无双摇了摇头:“娘娘也知道皇上什么性子,他哪里会跟臣妾提起这事。”她掩下眼中的好笑,抬起纯净的美眸:“皇上对娘娘提过么?”

淑妃失望的“哦”了一声,摇头。她的失望显而易见,聂无双嗅出了一丝幸灾乐祸的意味。高太后把持朝政多年,高太师就是她的爪牙,如今出了这事,还不知道是皇帝的授意还是别有用心人的试探。高太后之下是皇后,太后与皇后向来唇齿相依,如今若是太后倒台,皇后亦是首当其冲,皇后之下,除了老实本分的敬妃,四妃之一就只有淑妃能撑得台面,能主持后宫,这环环相扣,难怪淑妃对这事这么热心探问。

聂无双稍稍转念一想就想明白其中关键,她暗自冷笑一声,面上却越发温和,握住淑妃的手,恳切地道:“娘娘不必担心,皇上自然会有决断。”

淑妃也觉得自己操之过急,掩饰笑道:“本宫也是担心皇上被那帮臣子逼得紧,我们做妃子的,都是要看着皇上的脸色行事,皇上开心了,我们日子自然就会好过了。”

她看着聂无双吹弹可破的面容,笑得热情:“莲嫔是皇上钟爱的人,以后本宫还要多多依仗莲嫔妹妹呢。”

聂无双听着她奉承的话,淡淡笑着受了,又聊了一会这才回了永华殿。萧凤溟这几日都未在她宫中留宿,也未召任何妃嫔伺候。聂无双看了看天色,想了想,吩咐夏兰拿了炖好的人参鸡汤慢慢地向御书房中走去。

御书房前林公公与几位内侍守着,他见聂无双来,眼中一亮,连忙上前,如得救星一般:“娘娘,奴婢正想着娘娘呢。”

聂无双看着他满是皱纹的老脸,笑道:“林公公言重了,本宫可担当不起呢。”

林公公苦着脸:“娘娘再不来,奴婢就要去请娘娘来了,这一日,皇上已经摔了第四副茶盏了。”

聂无双若有所思地看向那紧闭的殿门,微微皱了皱秀眉:“那本宫进去可还合适?”

林公公比了比手势:“娘娘请吧,皇上这时应该已经生气完了。为了国事,皇上中午都没吃好。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