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第2/2页)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一乐章,先从乐团的演奏引子开始。

要知道一个乐团的水平,以贝九来衡量的话,只要听引子就能判断了。一浪接一浪、充满了张力的引子能够充分展现出乐团的表现力,指挥对引子的细节处理也足够他们这群专业的乐评人看出对方的能力。

这部分的处理很不错嘛。

路易在心里评价,声音一出来,就能感受到乐团的气势,开头就具备了抓住听众的特质。

贝九是一首讲究气势的曲子,弦乐器引出引子部分,断续的和弦就像被打碎的希望,在虚无的空中漂浮,又重新聚集,第一主题时隐时现,犹如乌云密布中的闪电,快速又短暂地照亮这片漆黑的天空。

小提琴声部的表现可圈可点,首席比他想象中要出色。

钢琴不知道什么时候融入了乐队之中,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就像水底的鲸鱼破开海浪,当这个庞然大物出现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它原来离得这么近。路易没有精确察觉钢琴的加入时机,他沉迷捕捉弦乐器断断续续、仿佛闪光漂浮在空中的音调,直到第一主题经过一系列的紧张发展之后,进入柔和梦幻的过渡乐章时,他才意识到了在激烈冲突之下的钢琴。

第一乐章的画面,就像人驾驶这一艘小船航行在波涛之中,吹奏部急促快速的声音暗示苦难的到来,穿插其中的弦乐器不断加剧这种不安的情绪,像狂风暴雨不断打击着这艘孤帆,人在这样渺小又无力的境地里,却没有听天由命放弃努力,而是握紧了船舵与暴风雨抗争,与黑暗拼搏。

漫长的展开部满布数不清的细小动机,这些小动机在乐团的演奏下听得人目不暇接,整体色调却不灰暗,因为钢琴在乐团庞大的压力下完美地呈现第二主题,贝九好像因此也变得温柔了起来一样。

路易惊讶地发现,乐团表达第一主题不畏强权、勇于反抗的形象固然夺目,就悲剧性和抗争性而言,完全不输一线大乐团,但曲子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因为钢琴把第二主题的位置提上来了。

这可真是……

路易太过惊讶,他没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再分心去关注小提琴声部和首席,转而全身心地捕捉钢琴的声音来了。

贝九原本是交响曲,由乐团分别演奏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改编了之后,第二主题的演奏基本上就落到了钢琴身上,狗卷荆一个人承担了整个第二主题的表达。

并且非常地……路易心里都找不到形容词来概括这种复杂的心情。

和形象相对强大的第一主题形成对比,第二

主题则柔和得多。像故事里的两个视角,第一视角是奋斗的主角,乘风破浪,在矛盾冲突中绽放光彩,第二视角就是一个悲悯且朝下的视角,它是叹息的、同情的,充满柔软的抒情性,像大海中偶尔出现的海豚,穿插在第一乐章当中缓解了激烈的对抗部分带来的紧张感。

要路易说,如果狗卷荆承担了第一主题的演奏他就一点都不奇怪了,从一开始就毫不遮掩他钢琴霸道属性的人,路易完全相信他能一台钢琴和整个乐团激烈碰撞,但他选择第二主题就……

已经不能用大胆来概括了。

他想到了“肆意妄为”,却又觉得这样的演奏非常不错,还没等他想出一个合适的词,他又被卷入了贝九新一重的波浪当中。

最离奇的是,狗卷荆依旧没有舍弃他骨子里的霸道,只是这种特质和去年双钢琴演奏时的不知收敛不同,他能完美契合乐团的演奏,有力的烘托起乐团的声音,并在适当地时机展示自己。

一旦人注意到了他,那么就会被他紧紧地抓住,再也挣不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