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南镜特区设立(第3/4页)

如果燕国在那里放一支军队守着,肯定会拉进两国边境的精神紧张当中,燕国又完全先主导若干地优势,可以说完美起到一个军事性震慑的作用。让两个蠢蠢欲动的大国不敢暂时将主意打到燕国头上。

只是,她不知道这边境离舆国和卫国的城池有多远就是了。

不过这块地的军事价值和战略意义确实非常大。

于是,她又道:“格索下使不必着急,你先和孤交涉谈论,再与贵国大王联系,征求意见也未尝不可。”

格索见她有意让自己一步,这就说明事情还没有到不能商量的地步,而太子也没有打算完全拒绝他,剩下的就需要他们俩好好谈判了。

他自然也知道还个人情,于是,他的态度也没有那么傲慢了。

格索再道:“不知上国太子可有意用若干地换取南镜让辽国的经济先权?”

容铮道:“那要看使者能够代表辽国大王几分权力,若能,孤倒不介意今天就谈妥,只是,使者你得让孤满意。”

格索再想了一下,凭借他对大王的了解,大王现在是非南镜经济优先发展权不可,他这行必须要办成,否则回国后,他这把金算子的称号岂不是要遭国民的耻笑。

当下,格索道:“如果是上国太子,还请问您对换取的条件有何意愿?”

容铮道:“孤先行假设,辽国以若干地换取南镜经济三十年优先权,属于狮子大开口,未免触犯上国底线。”

“如果若干地再加点别的,要换取三十年优先权又大可不必,使者也应该知道坐居九国出口的南镜,日后发展的潜力是如何的巨大,利润又是多么高。”

格索当然清楚了,南镜三个月就有了上百万的收入,假以时日再蓬勃兴旺下去,小小的南镜就有燕国地域辽阔的年税收,起码上千万银两。

这一年一千万对辽国这样的中等国来说,相当于五年的收入,而南镜若是到他们手里发展三十年,那每年一千万,辽国岂不是要成为继燕国舆国卫国之外的第四大强国,这才是真正辽国利益所在的最大好处。

格索认为太子这样要求反而条件比较低了,甚至对他们来说很实惠,而且交还南海关,反正南海关在燕地境内跟辽国又太远,正如太子在京城和南镜很远一样,地势再重要,对彼此来说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于是,他便答应道:“下使代表大王,答应太子殿下交还南海关,与此若干地与您交换南镜三十年经济优先权也确实得考虑上国对领土的收复。”

“下使认为期间,燕辽两国仍可合作,南镜燕人也受辽国一视同仁,与辽人平等地位,您以为如何?”

容铮道:“若干地实在太少,不足以换三十年,不如就此减去一半,十五年如何?”

此话一出,格索脸色顿时变了。这太子是怎么回事这会儿怎么反而得寸进尺了!

然后没等格索继续商量。

容铮就开始跟他算了一笔账了:“南镜发展三个月已折现八十万银两送进孤的银库,为此,孤对南镜发展的前景十分看好。”

“如果南镜南镜三个月总共一百万两收入,那就是每个月三十万两,与九国贸易这个数字在孤看来仍旧太少,需要再度开放码头欢迎外商来做生意。为使得辽国大王满意,孤还另外增一份进口关税的制度,对九国加以税收,这一笔又可以增加九国流入的资金。再加一个月三十万两基础交易,一年十二月,便是三千六百万两,关口税一批货按一斤重量十个铜板计算,一吨二千斤将获得二万个铜板。二万个铜板相当于二百两。”

“而来往贸易不止一吨,或许你可以问问大辽公主,每次贸易多少吨,便可清楚。”

格索按照容铮这思路算进去,他曾经听说过大王说,九国加起来的东西曾经有二万斤左右,那么一趟下来岂不是至少有二千两的额外收入。再加零零散散进口次数增加的话,那几个二千两下去起码上万。

要是他没记错,大燕很多地方都扣不出二千两的税收,更别说上万更是一个省府的税收。

容铮倒是替格索算的清清楚楚,而且这不过是她随便定的一个数字,其实再增加也没事的。只要不要一批货贵过上千两,总还有人来的。

而她和格索的对话,还有心算速度,早已经让以千秋拓带头的臣子们,瞠目结舌了,他们万万没想到小小的南镜总创收下来,可能会比大燕半年的总税收要高。

当下有见钱眼开的臣子,纷纷站出来拒绝交换南镜,希望太子殿下能够留着在大燕发展。不必理会若干地,和南海关。

“请太子殿下切莫交出南镜!”

“南镜乃大燕国土,半分不能丢。”

“侵犯我南镜者,虽远必诛!辽国狼子野心路人皆知,还请太子殿下不要理会蛮人,让南镜再次陷入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