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修路欣欣向荣(第2/4页)

桃花县令本来就是商贾出身的,自然知道官商的重要性,那可是史无前例受到官家保护的合法地位。

于是,桃花县从来没有像这几个月那么清廉,以桃花县令带头差点连裤衩子都捐进了西北的支援物资去了。

而其他县令见桃花县令那么下血本,他们也想蹭光,但是他们没有多少钱也不肯出,就集体招工,为西北输送大量的青壮年。

陛下醒来的第三天,六千人加入了修路。

大燕在乡下或者不是什么重要地区都是用的石子铺路,再加上西北常年干旱,所以石子铺路暂时可行,只是下雨可能石子路就不太行了。

但没办法现在只能将就着用,等有钱的时候学桃花县令将桃花县大街的路都翻修成石板路。

陛下醒来的第四天,传来了一个消息。陛下忽然召大臣在寝殿觐见谈起政事。

第四天,农贸重镇的旧路已经翻新完毕,直接通往了桃花县,这一条由赵泸驾着马车第一个行驶,并且还带着一个香炉上面插着香计算时间。

一趟下来,虽然有些陡坡,但大底是非常满意的。再一个来回,赵泸当场宣布五里地马车,半个时辰就到桃花县。

而其他人则是用牛车,驴车,也一起试验了,分别比马车慢点,但也差不多是半个时辰多的时间。

赵泸就当场宣布今天开路,他要亲自送第一批货出去作为他监督以来的纪念,而西北第一批货送的是一位做甘蔗糖的商人,他受宠若惊地看着侯爷押送他的货物,一路上他是胆战心惊的,等押送到桃花县,这批货物马上就被当地的商铺抢手一光,然后当地商铺转手就卖给其他县了。

还没一刻钟,就有十几个小贩来问甘蔗糖商人有没有货了?怎么不拿多点?

这商人已经傻眼了。他在西北那带怎么都卖不出去,家家户户都有的东西,到了这里反而成为稀罕物品。

商人立马说自己还有存货,不过他要写单子才能送货。小贩们和其他当地商铺就跟他订做了几批蔗糖。

而商人自己收了钱,他在桃花县买了半头猪返还镇口城,还是由赵泸带路。

一趟下来,商人恭恭敬敬给赵泸计算自己的利润,路费,因为节省时间成本,人工成本,让他多赚了五倍的钱。

赵泸听罢,他眼睛一亮,万万没想到交通好了能带来那么多的好处。

要不是他亲眼看见商人运货去桃花县,他还不信这么便宜的蔗糖运到别的地方都卖的那么好。

接着,赵泸要再度试验,他让西北的商家们赶紧通过这条路出去试试,闯天下,商人们自然是利往利来,不用强调,他们自己都知道怎么做到最大利益化。

于是,西北的高糖特产,一些旱地野果,还有山珍,尤其是一些蘑菇菌类,这都多亏半个月下的雨,所以山里才长了这么些菌类。

商人们忙的昏天暗地的。

一天下来,整条路都被走的石子飞溅,压路也压的快,不过有修路工专门维护,所以暂时不用担心。

然后赵泸回了军营,他就收到幕僚对这一天生意的统计。

幕僚道:“侯爷,镇口城出入总人次总共一千五百人,小商小贩报上来的收益现银总共有三百两,其他以物换物价格估算,约莫六百两左右。”

说着,幕僚好似怕赵泸不懂,他特地用比较接地气的话道:“一天六百两,一个月就是一千八百两,相当于二个镇口城的人口年税收。”

“因为镇口城才五千多人在居住。”

此话一出。赵泸终于明白了这意味着什么了。

意味着会让大半个镇口城的百姓多条收入,增加收入来源,而这条路作为模范典型,将会作为接下来打造重镇的基础。

现在只要路可以让百姓受益,很快,其他开路就不用他操心,到时候百姓们自己都会主动加入,重新再多开几条出去外面世界的路。

赵泸没想到太、祖、留下来的旧路,再次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好处。

当然,赵泸没忘记这是太子殿下特地将旧路加上去的,这是她和大臣们之间的默契,同样也是为了预防。是为了让陛下看在太、祖、的面子上,不要撤去这条路。

至于那个预防,赵泸便叹气没有继续提下去了。

而陛下醒来的第五天,京城瞬间传来了一个令人难以相信的消息。那就是太子被罚跪在寝殿前反思,陛下恼她不敬长辈私自动刑,要教育太子,穆王求情不成反被陛下禁足在王府。

这个消息瞬间传遍了整个河间府。

太子一旦有点事情,谭西知府这边瞬间压不住河间府那些流言蜚语,还有沈家一些外族的打压,幸而是赵泸特地派了幕僚带了五百人过去帮忙维护河间府兵的治安。这才稍微将那些别有心思的小人给镇压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