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太子回宫(第3/4页)

于是,李琴派出了一名小将,亲自为慕容甫在南镜打下第一份名声和地位。

那小将带着一百人到处搜捕那些地痞流氓,开始地痞流氓不承认甚至抵抗,到最后杀了带头的,和老二,余下的就息声了。

并且送还粮米回来,只不过没有完全收回来,还有三成失踪了。

李琴派人去打探,发现这些米全都运往她手下的贵族手里了。

李琴忍不住皱眉道:“倒是学尽某些燕人的自私。”

她没姑息,而是派辽人新贵去协商,能拿回还好,不能拿回来,李琴会驱赶对方。

因为在辽国有个立国规矩,命官不得对辽人贵族行刑,在没有证据的前提下不得对辽人贵族出手,哪怕犯事了,也只能由大王亲自下令杀他们。

辽国里面的新贵觊觎大王的权威,肯定不能明目张胆那么做。但是南镜不同了,李偲的手伸不到这里,并且他已经非常有先见之明都交给了李琴去处理。

这不,李琴派去的人要回了二成,剩下的一成怎么都不肯松口。

李琴便用辽人的马奶酒将剩下的换了回来,全部的粮米一袋不缺,总算给慕容甫一个交待。

慕容甫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妻子有此本事,他在她面前也逐渐认识到,眼前的女人是个比他母妃还要聪明的女人,他不能拿她当普通的女人。

甚至还要事事与她商量,还得她做住大事才行。

于是夫妻俩第一次心照不宣,给予了对方信任,同时给予了彼此依赖的机会。

这个时候太子依旧没有消息。

倒是南州城出现了一帮带着斗笠的江湖客,他们二天都在南州城附近徘徊,没有打探到太子回来的身影。

一间茶肆里,打探的暗卫汇报道:“大人,仍旧不见太子出现。也未曾找到尸体。”

穆奉天生是在阴影底下做事的料,他端起一杯茶没有喝,反而通过摇晃杯子,观察茶水会不会溢出来,当一滴茶水真的溅出来了。

他终于也意识到了,二十多年从未失手的战绩,也会像圆盘里的水滴一样,总会有漏网之鱼。

而且在那天他亲眼看见太子跳崖,他就已经不能再追捕太子了。

陛下给他的命令是追查太子,并没有说具体追查什么,但他却能从陛下的情绪当中判断行事。

那就是陛下忌惮太子在南镜获得他能控制以外的权力。

南镜的脱轨,让燕国失去了掌控。

但南镜却仍旧扭转成一股势力,在本地抵抗着辽国,制衡着辽国,南镜王毫无作为就算了,但李琴不同,她主动和这股势力联合□□南镜。

所以,李琴在治理南镜的三年来,特别风调雨顺。甚至已经在南镜出现了李琴为主的民声。

眼下造成的一切,可以说都是陛下二十年前埋下的祸根。

如果不是陛下坑杀辽军十万人,然后又和太后起了争执,就不会让辽国趁虚而入了。

现在辽人赶不走,也不能杀完,已然是成为了南镜的定局。

穆奉终于意识到,时代的大势所趋,他根本无法扭转。

而他的直觉告诉他,太子未死,不仅未死,并且周围那股强烈的民意已经渐渐包围他了。

这个时候茶肆里茶客们,不管是辽民还是燕人通通都是讨论太子生擒李凯的话。

“燕人的太子,果真和南镜王不一样。”

“那是当然了!我们燕国的太子日后可是成为下一代君主的。你们辽民要是在南镜待着,就好好待着,不要再闹事了。”

“我们辽民的大公主也不错,而且最近几年要不是大公主,你们这些人能有好日子过吗!”

“这里本来就是我们燕人的地盘!”

“我们公主也有在帮忙建设南镜,你看看三年前的南镜你们是什么样子的!”

“有什么好吵的。有好日子过还分什么主子,而且太子殿下和大公主的关系不错,不像是个辽人的贼主。”

“反正不打到我们身上,无论是太子还是公主,我们都能过日子,喝茶喝茶,喝完还得搬货。”

“燕人当然支持太子了!”

仔细一看茶客很多还是搬运码头的民工,大家的精神饱满,已经不复之前那样被辽人欺压那份灰头灰脸的形象。

谁能知道太子打胜了一仗,非但没有引起辽国本营主动进攻,还让南镜的当地势力主动调整。

真的是望山吃山,望水吃水,大家都心知肚明谁才是正主,管事的,所以嚣张的人开始夹着尾巴做人,本来就该挺起胸膛做人的人,也升起了希望。

穆奉听完这些人的心里话,他也放下那杯没喝的茶,命令道:“回京。”

一行人骑着马浩浩荡荡地出了南州城。

这时,一个包子摊前,一位身穿胡服的看起来俊秀的姐姐,她正对着卖包子大娘道:“我这黑玉都可以买下几百个像你这样的包子铺,现在换你二十个肉包子,真是物所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