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第3/5页)

他们逼宫谋反没被赐死,不感恩戴德反而自戕于御前,亲手将最后一丝夫妻情分、父子情分抹杀得干干净净。

大太监心内叹息,枉费皇后和太子只记得埋怨陛下不公,却连陛下的性情都摸不透,难怪败得惨烈。

卢知院想带卢婉回家,但卢婉说她想陪太子最后一程,元狩帝不说话便是默许了。

太监默默地抬起太子和皇后的尸体,垂头静立,等待发话。

卢婉静静地看着太子尸身一会儿,伸手盖上他不肯闭上的眼睛,霎时泪眼盈眶,嘴唇微动,声如蚊呐:“您问妾,妾也想问您,为何能一边同我扮演这么多年鹣鲽情深的夫妻,一边心心念念是他人?”

死去的人自不会回答,卢婉永远得不到答案,也不想知道了。

“走吧。”

太监听令,随卢婉走回东宫。

处理完皇后和太子,还剩下罪魁祸首昌平。

元狩帝回头冷冷地看她,她的华服染了血和尘埃,污脏不已,高髻松散,因失血过多和剧烈疼痛而脸色惨白得吓人。

“朕本想放过你。”

昌平讥讽一笑,笑容苍白,虚弱地说:“这话……您骗一骗您的臣子可行,就别来骗……臣妹了吧。”

元狩帝静静地看着她,与他血脉相连的亲妹妹,也曾有过兄妹相亲的时候,有她小小个的,被靖王欺负了就跑回中宫要他去打一顿出气,结果转头就被靖王从民间买回来的新奇物事哄得倒戈,气得他还是跑去和靖王打一架,最后兄妹三人吃坏了肚子却还能哈哈大笑的和睦时候。

还有他从战场上回来一蹶不振,昌平既照顾在朝廷和后宫之间周旋而疲乏的母后、又替他讨好父皇,还帮他打理府中事务,刚及笄的小姑娘硬是用她单薄瘦弱的肩膀替她无能失意的兄长撑起风雨。

那个时候,昌平还是个好姑娘,脾气骄矜些、霸道些无可厚非,毕竟是最受宠的嫡长公主,天底下的好东西都合该送到她面前博她一笑。

后来怎么变了?

现在怎么就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想不通缘由,或者心里其实能猜到缘由,只是元狩帝不想去追究谁错多一点、谁又対多一点,兄妹之间的这段恩怨是该了结了。

“昌平纵私欲、进谗言,祸乱东宫,蛊惑皇后,致前朝社稷动荡,朝臣不安,褫夺一切封号爵位赏赐……”顿了顿,元狩帝说:“赐鸩酒。”

到底留了昌平全尸。

但在这时,将心神大伤的谢氏送离皇宫的赵伯雍重返紫宸殿,撩开官袍,五体投地,伏地不起:“庶人昌平牵涉两江大案,包括构陷石商,夺其私产,害其性命,贪污受贿,幕后把控江南漕运走私大罪,为消弭罪证而杀采石场三百人——罪行滔天,罄竹难书,杀人偿命,但人死则前尘尽灭,昌平之恶,不足以一死泯其罪,更应将其罪行昭告天下,还黎民百姓一个公道!故微臣请求陛下将昌平交由臣问审!”

元狩帝面无表情地看他:“朕记得承玠没任何职务与两江大案相干,再者昌平还未问审,你怎么知道得这么详细?莫不是去年主审江南科场大狱顺道查出来的?”

赵伯雍声音里压抑着极其沉重的情绪,“臣方才在宫道上,先后遇到陈尚书、杜度支、高同知还有康王殿下,从他们口中得知一些与两江大案相关的细节。回紫宸殿时,遇到临安郡王,终于知道五郎为何刀斩三百官,为何——”

太阳穴处青筋暴突,腮帮紧绷,死死咬住牙齿,用力得牙龈渗血,腥甜的味道萦绕于舌尖,不断刺激着赵伯雍,直勾勾瞪着地面的眼球布满猩红的血丝。

“为何将斩落的脑袋挂在公主府门口,为何执意将昌平推到天下人面前!”赵伯雍一字一句,痛得撕心裂肺:“概因五郎亲眼所见三百人葬身火海,概因背负血海奇冤的两江百姓将那冤屈诉至五郎面前,因他清正廉洁,爱民如子,不忍黎民百姓冤屈冲天,却又不能不顾及山河社稷!不能不忠君报国!一边是主辱臣死,一边是冤屈冲天的黎民百姓,赵白鱼五内俱焚,肝肠寸断,有口难言,唯有冒天下之大不韪,唯有背负不孝残暴之名任天下士子文人攻讦,既捍卫君王颜面,又为民申冤,惩戒恶人!”

话语底下潜藏的真相彼此都懂,而今昌平逼宫谋反,罪证确凿,无论查出多大的案子都不会牵扯出元狩帝,因为没人会相信一个逆党叛贼的话。

虽没完全撕开元狩帝的脸面却也令他対不识趣的赵伯雍生出一丝恼意,顾及昌平恶事做尽,他也的确理亏三分,便忍耐着说道:“承玠,朕知道你心有旧怨,但太后年事已高,褫夺昌平爵位封号,贬为庶人,还赐死……太后二十年没见昌平,早已思女入骨,病了许多次,但是昌平回京的这段时日,她老人家仍顾及你,哪怕唯一的女儿到了眼皮底下也拒绝见面,若是让她知道昌平受尽折辱,该如何心碎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