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五零糟糠妻之子24(第5/6页)

总之,林知言对林堂伯的打算一点都不看好。

林堂伯见林知言皱眉,心里当即咯噔了一下,原本想要大干一场的劲头,不由散了不少。

林知言总不能明说自己知道三年后会有大旱,只说是自己认识的一位气象学专家说的,接下来几年的气候可能会存在异常,大概率会出现旱灾。

像果树这种生长周期比较长的经济作物,最好还是不要种为好。

听说接下来几年可能会有干旱,林堂伯和坐在旁边的老村长脸色顿时紧张起来。

要知道他们这一辈的人,都是经历过十多年前那场波及了中原数省的大灾的,当时可是饿死了不少人。

他们皖北的情况虽然不像豫省那么严重,却也受灾不轻,那种饥饿感和绝望,至今还残留在他们的记忆里。

“真的假的?真的会出现大旱?要是真的话,那咱们还种什么果树啊,趁着年景好的时候,多种些能填饱肚子的粮食才对。”

这下子,林堂伯不仅果树不想种了,连河畔那些在西瓜收完后种的蔬菜都想马上换成粮食作物。

看着林堂伯和老村长忧心忡忡的模样,林知言有些无奈,倒也不必如此风声鹤唳,他们还有三年的准备时间呢。

再种个两季经济作物多卖些钱,也不耽搁什么。

其实那几年之所以问题会那么严重,也并不全是干旱的因素。

政策风气的变化,再加上某些原因导致的大规模浪费,种种原因交错下,才造成了那样的恶果。

只是现在都是还没发生的事,他也不好跟林堂伯和村长说。

多种些粮食总归没错,只希望到时候风气变化的时候,他们还能保持住头脑的冷静,不要盲目的跟风。

林堂伯他们虽然忧心,不过因为都是还没影的事,为了不被当成是扰乱人心,他们并没有对外多说,只压在心里,默默做起了准备工作。

晚上吃饭的时候,大堂哥林大成也从县里赶了回来,在抱过儿子后,就跟林知言说起了县里农机厂招工的事。

农机厂这回招了不少人,给的福利比肥料厂还要好不少,引得肥料厂那边都人心浮动。

要不是因为农机厂招收工人有学历限制,恐怕不少肥料厂的工人都要生出心思。

林堂伯听出林大成语气里的羡慕,瞪了他一眼,让他安安分分的继续待在肥料厂好好干,可别得陇望蜀。

他那工作名额当初是沾了他堂弟的光才得来的,要是干不好,丢的可是他堂弟的人。

林大成挠了挠头,他也就是口头上羡慕一下,可从没有要去农机厂的心思。

“不过大柱被农机厂那边给筛下了还是挺可惜的,因为他妈身上有污点,审查不过关,哪怕他学历符合,那边都不收他。”

提起今天跟他一起从县里回来的林大柱,林大成就有些感慨。

就以大柱的学历和为人,要是吴春花当初没生出害长生的心思,只要等个一两年,还愁进不了城当工人?!

现在县里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多,只要身家清白,勤劳肯干,总能找到活儿干。

如今就因为吴春花这个妈,大柱根本找不到别的出路。

不过林大成也只同情了下,里外他还是分得清的。

虽说都是他隔房堂弟,可自家跟长生关系更好,总不能因着同情林大柱,就不顾长生的感受去关照他。

林知言其实并不怎么介意这些,毕竟林大柱是林大柱,吴春花是吴春花。

当初要不是多亏了林大柱拿出那几封信,他还不一定能把后妈送去劳改。

而且吴春花自从改造回来后,整个人就彻底安安分分下来,再不敢作妖,见了他恨不得绕墙走,老实的不得了。

林大柱他爸身体愈发差了,他奶年纪也越来越大,下头还有几个年幼的弟妹,真要是抓着吴春花的那点事不放,林大柱的日子只会越发艰难。

林堂伯拍了拍林知言的肩膀,对他的这份心胸很是高兴。

他其实心里也有些为难,林根生他们家日子在村子里是最难的,只是因为顾忌长生,他就没怎么照顾他们家。

现在既然长生都不介意,他以后也能找机会照顾照顾大柱。

虽然大柱没法去县里当工人,可在村子里分配活计的时候,还是可以给他分个好活儿的。

一夜安眠,第二天早上,在堂伯家吃过早饭后,林知言就提着昨晚上收拾出来的那一摞机械类书籍,去了县城。

在去学校看过钟校长,陪着钟校长说了会儿话后,林知言转头就去了孙之周家。

孙之周家离县政府不远,林知言到的时候,一家子正敲锣打鼓的热闹,显然是在给被农机厂录取的周戈庆祝。

林知言被孙家人和周家人都当成了座上宾。

不管是孙之周这几年在学校的进步,还是周戈能振作起来,都跟林知言有直接间接的关系,如何不让两家人心生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