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第2/3页)

萧璃隔着衣服轻轻摸了摸颈间的玉坠,对秦义摇摇头,说:“是个好梦。”

秦义眯了眯眼,走到兵器架旁,抽出一根长木棍,回头对萧璃说:“我陪殿下打一场。”

当霍毕和范烨完成了各自的晨间练习,来到演武场想比试一番的时候,就见到演武场里的将士们都在偷偷往比武场那边儿瞄,顺着他们的目光看去,两人正好看到萧璃被秦义一棍子打得趴在地上,本应该握在萧璃手里的红缨枪飞落在远处,校场尘土飞扬,萧璃趴在地上,喘着粗气,脸上一道灰印儿一道汗痕,像个落水的花猫。

霍毕与范烨对视一眼,向两人走去。

*

长安城,绣玉楼

又是一年科举时,绣玉楼也满是出来交际的士子们。顶楼上最好的那个包间里,王绣鸢托着腮,透过栏杆往下看去,抱怨道:“哎,怎么一个好看的都没有。”

“王绣鸢,这快两年过去了,你怎的还这般肤浅?”崔朝远一收扇子,敲在王绣鸢的脑袋上,说。

“已经快两年了吗?”王绣鸢捂住脑袋,没去理会崔朝远,反而看向在一旁默默饮茶的谢娴霏。

谢娴霏懒得出声,只随意点了点头。

“阿璃已经走了快两年了哎!”王绣鸢绝望道:“她是不是在南境玩得太疯,已经忘了我们啊,为何还不回来?”

“确实,这两年南诏全无调兵遣将的痕迹,照理说,陛下该让阿璃回来了吧?”吕修逸开口说道。

“阿鸢,你兄长何时到?”谢娴霏放下茶杯,问。

“哟,倒是难得见到阿霏对一个男子这般期盼。”崔朝远挤眉弄眼。

“你若不期盼,大可现在离开。”谢娴霏懒得多说话,眼神都没给崔朝远一个。

崔朝远……崔朝远自然是不会走的,今日他们来绣玉楼可不是为了给阿霏捉婿,是专门等王绣鸢的兄长,刚回长安不久的大理寺少卿王放的。

当然,这事儿,还要从一年前说起。

那时离萧璃去南境刚过了一年,没了长乐公主,长安城的热闹都少了许多。而且,也不知是因为山高路远难以传讯,还是因为别的什么,这一年也没有萧璃的什么新鲜事儿传到长安。

本来以长安百姓和达官贵人们对萧璃的了解,这位公主即便去了南境也不会消停才是,没想到竟然真的安安分分一年没闹出什么幺蛾子。

同样的,一年没扣公主的食邑,就连荣景帝都有了那么一点儿不习惯。

而就在全长安都以为公主长大懂事了的时候,一个是破惊天的消息,由黎州别驾送进了长安。

黎州别驾送来的,是十八个当处以极刑的犯人的卷宗。

按照大周律,凡事涉大案,须处以死刑的案子,其案宗皆需由御史台,刑部和大理寺三司审核无误,返还地方后,方可处刑。

这往往每年,每个州府送上的案卷都不算多,几乎没有一次超过一手之数的,更别说一次送了十八个。

要知道,各州县官员,为着政绩考量,也不会想要治下出现很多重犯。这一下子十八个,新鲜的死刑犯,不管放在哪个州府都是大事。

三法司以为遇到了什么大案,赶紧派人一起审核卷宗,这一审核才发现,得,也没什么难的,十八个案犯都是山匪,罪行累累,证据确凿,不太有冤案错案的可能。

再一细看……三司的人一起打了个哆嗦。

案卷里,黎州别驾似乎是特别怕上官漏看错看,特地拿朱砂写就一行大字:长乐公主殿下率黎州军二十人,灭山匪八十一,俘一百零三,经调查,其中一十八人罪大恶极,当处以极刑。

彼时就在现场审核卷宗的王放看着那‘二十人’,再算算八十一加一百零三是多少……当时腿就软了。

事涉公主殿下,三司不敢擅专,正好第二日就是大朝会,三法司的头头们一夜未睡读完卷宗,第二日于朝堂上陈述给荣景帝听。

满朝哗然。

这一时间,大朝会失去了往日的安静肃穆,朝臣们纷纷交头接耳,说什么的都有。

有的觉得长乐公主不愧为萧氏皇族,承其先祖之勇,果然不同寻常。

有的朝臣不信竟然真的有人能以二十敌近两百,总觉得有什么猫腻。

还有人疑惑为何好端端的,公主要去剿山匪,这里面可有什么隐情。

大殿里嘈嘈杂杂,吵得荣景帝头大。

这往日里,若是三司对地方递上来的卷宗存疑,通常会派人前去调查了解。

荣景帝被朝臣吵得头疼,干脆大手一挥,让大理寺派人前去调查。大理寺卿回去拿着大理寺内部的官员名单从上到下看了一遍,觉得王放大约是唯一能被公主殿下给点儿薄面的人,于是,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王放的头上。

上官交代了任务,王放能怎么办,只能在妹妹期盼的目光下一边收拾行囊,一边趁她不注意把王绣鸢偷偷塞进他行囊里的,要‘给阿璃带去’的话本零食丢出来。一边丢,一边心酸,据说南地多蚊虫烟瘴,阿妹不想着心疼即将远行的兄长,一心惦记着阿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