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长乐(十)(第2/2页)

至于今上——如今那位爷表面上做足礼贤下士的功夫,但从不惯文人的清高脾气,别人不来,他也不请。

但是极为反常的,这位高居深屋的大贤居然主动到长安来了。

朱晏亭正纳闷间,听那小黄门喜道:“孟老先生携学生六十人,求作太子殿下的门客。”

……

她脑中先是轰然一喜,又是心里一揪骤然生忧。

孟骊这么大的排场入长安,居然是为了襁褓之中的太子来?

这件事从哪里都透出一股说不清的诡异。

若说是孟骊求东宫之荣:当初先帝求贤,他却没来。

若说是他仰慕太子的声望也未免可笑:太子尚在襁褓之中,母亲虽是皇后,却也是诸侯王之后,在燕王捅破了窗纱之后,一直争议不休。

孟骊表面上看,没有任何的动机需要在这个时候搭上一把老骨头和一世累计的名望,为太子撑腰站台。

就在她百思不得其解,万般思绪难以言说之际,吴若阿来了,为朱晏亭解答了她心头的疑问。

她新获晋封,衣间锦绣堆叠,发上青丝累髻如青山耸翠,一颗颗圆润大小均匀的东海珍珠洒在发间,熠熠生辉。

在宫中将近两年,吴若阿虽未得圣宠,但因临淄豪富,她所用都是上品,得宫中老人□□,容颜日渐娇艳,行动愈发彬彬有礼,身子婀娜,明光夺人。

她从身旁的侍女手中拿过匣子,取出一颗硕大的明珠,对着小小的太子,毕恭毕敬。

“妾欲以此奉给殿下,殿下喜不喜欢?”

东海明珠光华温润,齐昱望着亮晶晶的东西,口中咿咿呀呀,伸出手去碰。

“若是陛下肯定就要躲了让殿下重新抓。”齐凌喜欢戏弄太子的习惯吴若阿不知从何处得知的,此刻微微笑着道:“可妾哪敢造次。”

当下双手捧着珠子,奉过去。

“珍珠如同士子,小珠容易得,大珠千年难求,这个礼物……小殿下喜欢吗?”

一语双关。

为皇后昭出,这件事背后的推手是临淄王。

朱晏亭望着她,心里浮起几片阴云。

临淄国背靠海,地处“金角”,依泰山为凭,易守难攻,又有良渠灌溉,桑茂稻广,有天下之富,属诸侯王中实力最强。

此次平定燕王之乱,临淄王也出了大力气,十斛粮食中有三斛都从临淄的泰山仓里的,五千副重铠更是助王师摧枯拉朽。

出了这么大的功劳,齐凌不得不大肆封赏,与天下立下表率。

临淄王因此在朝中势力也大涨,吴若阿也获得了晋封。

……

事实上,在许多人眼中,如今的皇后也有临淄王背景。

临淄王后曾经在朱晏亭走投无路的时候襄助了一把,将她送到齐凌面前。

朱晏亭的后位就是皇帝东巡的时候、在琅玡王宫定的。

皇后后来也向皇帝举荐了临淄出身的吴若阿,得封夫人。

现在,齐地圣贤后人、名动天下的大贤士孟骊携弟子入长安,求官于东宫。

这一行弟子贤士六十人从行,出泰山,入关中,震惊天下。

这对尚在襁褓中的太子齐昱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名望资本。

但朱晏亭却在这其中感觉到了异样——

表面上看,太子齐昱出身高贵,又得大才依附,储君之位稳如泰山。

实际上看,是齐昱这支新生的政治势力从一开始就打上了“齐地”的标签,如果是临淄王在背后作推手,隐患无穷。

偏偏这件事,没有人可以反对。

皇帝需要孟骊来:刚刚评定诸王之乱,民心不安,豫章王又死的不明不白,他需要有识之士更加认同正统,四海依附,孟骊是一个很好的符号。

太子需要孟骊:老先生一来,围绕皇后的争议就要小得多,更多的人会将目光放在他本身的名望上,更多有识之士以后会支持太子。至此笼罩在皇后头顶上的阴云都会为之一清。

而这是最好的时机,太子尚在襁褓之中,咿呀不知事。某种意义上说,认同他就是认同他父亲,他的自然也就是他父亲的,不会惹皇帝不悦。

这也是最坏的时机,太子连话都不会说,不可能去请辞拒绝,皇帝不会拒绝,这个隐患就会这么堂而皇之的埋下去。

这是釜底抽薪的阳谋,昭告天下,无法可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