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花月圆(第3/4页)

这本就是人之本性。没有绝对的坏,也没有绝对的好。

万幸的是纪澄担忧的事情并没有出现,沈彻连个鬼影子也没见着,于是纪澄就心安理得地跟着老太太出了门儿。

“我将你大哥也叫上了,你父母不在,有他这个当大哥的帮你掌掌眼也好,回头你家里问起来时,他也不会一问三不知。”老太太对纪澄道。

“多谢老祖宗。”纪澄略带局促地笑了笑,好歹她也只是个十五岁的小姑娘,这又是关系她一辈子的事儿,说不紧张肯定是假话。

相看的法子很简单,从正月十二这天开始,御街两侧的包厢都被人订满了,整个京师的人都出门赏灯了。

老太太领着纪澄去了凌云阁二楼的包间,等会儿何夫人就会领着何诚过来,权做是亲戚间偶然遇见过来拜访。若是相看得好,那自是皆大欢喜,若是不愿意,刚才那就不是相看,只是偶遇而已。多了表面上这一层薄薄的纸,大家的面子上都好过。

纪澄想着这条街上今晚不知道有多少个姑娘在相看未来夫婿呢,一想起这个纪澄就觉得既尴尬又滑稽。

纪澄和老太太没坐下多久,就听丫头回说何夫人到了。

纪澄紧张地用手捋了捋裙子上几乎看不出来的皱褶,乖巧地起身垂着头站到老太太身后去。

何夫人领着何诚进门,何诚先上前给老太太行了礼,目光澄澈,也没有东看西瞅,其教养可见一斑。

从何诚进门伊始,纪澄就已经用眼尾的余光巧妙地打量过他了,身材颀长,相貌堂堂,虽然比不得沈彻,也比不过齐正,但也算是生得齐整了。

老太太问何诚话的时候,纪澄也竖着耳朵听着,谈吐还算不错,没有文绉绉的样子,说话比较爽直。

从老太太的问话里,纪澄已经知道何诚如今也在他父亲麾下从军,任宣节校尉,梦想抱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老太太问完话之后,这才仿佛后知后觉地想起来,“刚才光顾着说话了,还没给你介绍呢,这是你三婶娘家的外甥女,今儿陪着我老婆子出来赏灯,大家都是一家子亲戚,将来指不定还有见面的时候,可千万别自家人不认识自家人才好。”

纪澄闻言,上前给何诚行了礼,道了声“何公子。”

何诚当时脸就红了,结结巴巴地吐出一句,“纪姑娘。”说话时,连纪澄的脸都不敢看,惹得周围的丫头婆子都忍不住发笑,连老太太和何夫人也都忍俊不禁。

何诚刚到京城就听自家妹妹说娘亲给他相看了一家姑娘,何诚年纪也有十八了,正是想媳妇的时候,当时听了心头就一热,况且他妹妹将那纪姑娘赞得跟天仙似的,腹有诗书不说,模样也被她吹得跟天下第一人似的,何诚虽然不信,但也少不得有几分期盼。

只是纪澄的出身差了点儿,但何诚也想得明白,西洲的姑娘他母亲瞧不上,而京师的姑娘大多不愿远嫁,况且武人多粗鲁,很多勋贵姑娘也不愿意嫁,他的亲事高不成低不就最难办。何诚听他母亲一说纪澄,就觉得纪澄是最适合的。

何诚是抱着几分忐忑又几分期盼的心上楼来拜见沈家老夫人的,可他万万没料到他那妹子原来一点儿没夸大,何诚看清纪澄的模样时,简直连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了。

当初方璇大家途径西洲时,他父亲还特地邀请了方璇大家过府作客,那时候何诚只觉得方璇大家是他平生所见之最美之人了,天下虽大,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人能与她比肩的,哪知道原来他不过是井底之蛙,今日见着纪澄,才知晓真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送走何夫人和何诚之后,老太太十分体贴,故意给纪澄和纪渊留出说话的地方让他们兄妹去商量。

纪渊对何诚简直就是太满意了,说实话当初纪澄非要到京城攀亲事时,纪渊在心底还觉得自己这妹妹太过好高骛远,如今没想到真说上了一门极为不错的亲事。

老太太的意思是留兄妹二人商议何家这门亲事如何,而纪渊则跳过了这一步直接对纪澄道:“这门亲事如果定下来的话,也就不用叫你大嫂到京师来了,家里的事情娘亲一个人打理不过来,全靠你大嫂帮手,你出嫁自然要从我们家出嫁,等雪化了我让人送你回晋北吧。”

纪渊就是这种大家长的性子,什么事情都无需商量,他直接就帮你决定好了。纪澄是知道她大哥这个性子的,也不反驳,点头应了。

回到小跨院的时候,纪澄还在琢磨这件事,可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纪澄汲汲营营都是为了能说一门好亲事,偏偏她姑母不仅一点儿忙没帮还尽拖后腿,反而是纪澄想都没想过的沈荨,因为怕她抢了楚镇慌里慌张地替她张罗了何家却成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