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认输(第2/3页)

“可是我上次去找大姐玩,看到她的母妃在骂她没有好好读书。”

“她有她的优点,你有你的优点,明白吗?不能光対别人的问题幸灾乐祸,你要吸取别人的长处,改善自己的短处。”马秀英道,“只有这样,才能变得越来越好。”

朱静宁哦了一声,瘪着嘴重新坐好。

外面怎么突然这么静?

马秀英皱着眉,意识到了什么,不动声色地看一眼天色,果然在窗口发现了一小块露出来的发顶,忍不住嘴角露出笑意,决定将话题进行下去。

正好这时朱静宁已经吃了那些菜,她便夸道:“很好,这样娘才喜欢。你要懂得听别人的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有问题就要改,不要怕别人说,人家愿意说,是为了你好。”

朱静宁不懂为什么马秀英今日的道理讲的格外的多,不敢反驳,老老实实地点头,表示记住了。

“娘不喜欢你,不在乎你,怎么会要你改正问题呢?”

“你万不可在别人提了建议后,不屑一顾,无理还要占三分,久而久之,便没有人会指出你的错误了,也没有人会愿意和你说话,大家都害怕你,巴结你,讨好你,你会被蒙蔽,会越来越自大,懂不懂?”

“娘,我知道错了。”

“乖孩子,快吃饭吧。”

朱元璋在外面很不是滋味,脸色快要变得和墙皮一样红。

他没想到马秀英非但没有等自己吃饭,还一点也不伤心,竟然借着教育朱静宁的机会教育自己,指桑骂槐,毫不悔过。

真是岂有此理!

简直是反了!

他猛地站起来,狠狠踹了一脚墙,也不管会不会暴露,噔噔噔朝武英殿方向走去。

黄禧再也不敢说些什么了,透明人一样追着,恨不得自己能够消失。

太子和皇后显然没有把昨天的争吵放在心上,或者说,他们故意没有放在心上,表现的事不关己,该干嘛干嘛,吃得好睡得香。

这就让还在生闷气,同时又暗搓搓想要和好的朱元璋显得特别幼稚,特别的没有水平,特别的……巴结。

“黄禧!”他喊了一声。

“奴婢在。”

“给咱上菜。”朱元璋道,“这两天咱吃住都在武英殿,你去把咱的厚被子抱过来,咱哪也不去了。”

一开始奏本上的字朱元璋半点也看不进去,幸好他刚回来要处理的国事繁多,忙起来后缓解心理上的阵痛,也能勉强不想着这些。

至于刘基的请辞奏章,虽被他一压再压,但也同意了其暂时不来上朝,于家里休息。

就这样过了许多个月。

太子不来上朝,皇后不曾侍寝——单纯的睡觉也没有,皇帝每天黑着脸,宫里宫外哀嚎一片,四处打听,谁也不知道怎么了,大家都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李善长和刘基心里清楚一些,并不好确定,有人来问只打太极装糊涂,期待这场风暴能够快点结束。

而正如每个人期盼的那样,事情虽然无常,但迟早,也确实终究会过去。

转眼入冬,坚果一类的干货流行起来。黄禧为了讨好朱元璋,特地从宫外的集市弄了一筐,花生栗子瓜子山楂应有尽有,用瓷盘子装了放在桌上。

窗外飘着大雪,室内燃着炭火,朱元璋熄了最后一盏灯,躺在榻上裹好被子。

天地之间是那么静。

他疲倦地闭上眼睛,仿佛听到了雪花落下的声音,它们落在窗台上,落在台阶上,落在棕色的湿漉漉的树枝上。

过了一会儿,他始终不能睡着,睁开眼睛望着前方发呆。

逐渐适应黑暗后,朱元璋慢慢能看清东西,他看到淡淡的月光被雪色反映,洒在屋里,给桌椅和墙面都蒙上一层朦胧的轮廓。

新出现的干果盘子引起了他的注意,那里面的花生高高堆着,形成黑色的团状影子。

寒风吹着,呜呜咽咽作响。哪怕殿里温暖如春,朱元璋的心却一点点冷了下来。

他想到朱标还小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寒冬,外面也是这样烈的风,马秀英抱着标儿,自己盘腿坐在床上,一家人在火边吃着烤花生,有说有笑,幻想下一仗打赢了,自己就能多呆一段时间,他们会有更好的房子和更好的食物。

而如今,咱成了皇帝,妹子是皇后,标儿是太子,吃的用的,都是世上最好的东西了。

朱元璋忍不住坐起来,拖着被子走到桌边,剥了几颗花生,一半放进嘴里,一半抬手想要递给谁。

手伸出去,就空了,这么广阔的大殿,照理可以容纳很多人,但此时根本见不到任何别的身影,只有皇帝一个人,还有他的影子。

是啊,咱和他们吵架了,为了一个已经快没有多少威胁的臣子。

难道真的是咱太固执了……

一声叹息回荡在武英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