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第3/3页)

闻得此声,骑马之人一扯缰绳,逼迫马幽幽而停。

刘承先行翻身下马,旋即将马上人小心翼翼扶了下来。那人脚才一沾地,身子便骤然软下去,索性就顺势蹲了下来,捂着胸口不住地干呕着。

见这模样,刘承也不知如何是好,好一会儿,听呕声止息,才解下马上的水囊递过去,低身问:“杨姑娘,你没事吧?”

赵如绣面色苍白如纸,她伸手接过水囊,仰头喝了一小口,缓缓摇了摇头,“给刘守备添麻烦了。”

“姑娘说的哪里话。”刘承略有些愧疚道,“定是我马骑得不好,才让姑娘坐地这般难受。”

“哪里是守备的错,是我身子太弱,才会这般的。”赵如绣忙道。

两人互相揽着责任,少顷,蓦然相视一笑,刘承扶着赵如绣的手臂,将她小心翼翼地扶站起来,提议道:“杨姑娘若是真受不住,不如我们歇息一会儿再赶路?”

“不,不能歇。”赵如绣想也不想道。

他们并不知军饷贪污之事究竟涉及了多少人,身边谁究竟可信,也不知给陛下的奏章是否能安全抵达京城,可与其冒着暴露的危险派人送信,不如选择谁也不信,由他们自己来。

为了安全地向京中带信,她和安国公好容易想出这法子,以求骗过那些人的眼睛。如今她逃了出来,怀揣着重要的证物和信笺,定是得快些赶往京城面见陛下,禀明实情,一刻都不能耽搁。

“可杨姑娘您如今这般……”刘承本欲劝阻,但见赵如绣神色坚定,叹了口气道,“好吧,不若我先带姑娘慢慢骑上一段,待姑娘适应了,我们再赶路?”

“嗯。”赵如绣点了点头,将手搭在刘承的手臂上,正欲让他帮着上马去,侧首却见那刘承目不转睛,愣愣地盯着她瞧。

“刘守备,刘守备?”赵如绣纳罕地唤了他两声,“你怎么了?”

刘承这才回过神,他略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没事儿,就是觉得姑娘生得太好看了,一时看呆了去。”

赵如绣闻得此言,着实愣了好一会儿,旋即掩唇“噗嗤”一下笑出了声。

只觉这刘守备倒是有些意思。

分明身材挺拔高大,生着一张还算俊俏耐看的脸,性子却粗犷直爽,且看起来有些愣头愣脑的。

她在京城出生长大,待了那么多年,从未在哪个世家公子口中听过这么直白的话。

毕竟这般夸女子,往往只会被人视作轻浮,但不知为何,从这位刘守备口中听见,她丝毫不会觉得厌恶。

刘承顿时被她这笑弄得手足无措起来,还以为是赵如绣不信,满目真挚地解释道:“杨姑娘,我说的都是真的,我刘承从不骗人。你生得确实好看,一笑起来便更好看了,尤其是你那双眼睛,怪不得……怪不得将军将你留在他帐里呢。”

赵如绣听得此言,淡淡笑了笑:“你别误会,我与你们将军并无什么,我之所以去他帐中,只是为了给他递消息的。”

听到“递消息”三个字,刘承面上顿时显出几分痛恨,咬牙切齿道:“陈骤那个混蛋,还有那些整日只知寻欢作乐的畜牲,真不把我们这些将士的命当命!”

刘承说着,将赵如绣一把抱上了马,“杨姑娘,你说得对,我们还是快些赶路得好,莫要耽误,早去京城一步,就早些送陈骤和那帮贪污军饷,踩在千万将士们尸首上享乐的混蛋们去见阎王!”

他骑着马慢悠悠地走了一段,自觉赵如绣应当适应地差不多后,才拢紧赵如绣的披风,让她靠在自己怀里,道了句“杨姑娘,冒犯了”,旋即勒紧缰绳,高喊一声“驾”。

骏马顿时如离弦的箭一般疾驰而出。

纵马驰骋在荒无人烟的原野上,迎面刮过来的寒风如刀刃一般锋利,冰凉,割得赵如绣面上生疼。

赵如绣咬着唇,看向星光璀璨的夜空,蓦然想起今夜是除夕团圆夜。她不在父亲身边,也不知这个年,她父亲一人该如何度过。

不能奉养在父母膝下,她到底是不孝。

她心下愧疚不已,少顷,却是摇了摇头,眸光愈发坚定了几分,毕竟这一夜,无法团圆的又何止她的家。

自靖城一路北上抵达京城,就算不眠不休地赶路,至少也要五日。

大战在即,她只愿能快一些,再快一些,毕竟事关所有靖城百姓、几万将士,还有安国公的性命安危。

若安国公有何好歹,她那姐姐定然会十分伤心,毕竟那是她姐姐唯一的兄长,是与她血脉相亲之人。

赵如绣长呼了一口气,拼命压制下心头不安。

西泽大军虎视眈眈,随时准备进犯,希望一切能赶得及才好!